風波過後 張國立張默父子情更深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對於時間流逝的追憶和感嘆,每個人、每一次在回首的時候,縈繞在心頭的滋味是各不相同的。或欣喜甜蜜,或苦澀無奈,或躊躇滿志,或柳暗花明、撥雲見日即將跨入23歲的張默說,自己屬於最後一種。相比2004年新年籠罩在「打人事件」揮之不去的濃重陰影中,今年的張默,長大了一歲,這一步曾經邁得是那麼的蹣跚不易。他說,如今看來又是何其的彌足珍貴,因為其中蘊涵了太多的反省、掙扎和一份沉甸甸的艱難父愛。對於2005年的打算,張默不想預先作太多的設計,只期待拍好每一部戲,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過。

揹負深沉的父愛,走過叛逆年代

據新聞晚報報導:張默幼年時,父母離異,他被判給了父親。但由於年幼,他一直生活在母親的身邊。等到張默來到北京張國立身邊時,他已經處於青春期,一個男孩子最個性的階段。張國立想要管教兒子時,卻發現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

張默說,自己從16歲到18歲階段,瘋狂地喜歡上飛車和玩搖滾樂,每天背一把破吉他,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自以為是地吼著「連狗聽了都打哆嗦」的音樂。他知道父親張國立對此非常反感,也明白自己當時就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問題少年」。但是他改不了,也不想改。張國立忍無可忍,父子之間的關係一度十分緊張。於是張默就和樂隊的成員成天混在一起,啃饅頭、吃鹹菜,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出一張唱片。

回想起當時的極度叛逆,張默分析說:「我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認可,別人認為都是我爸在幫助我。」揹負著父親的名氣,張默最討厭別人說 「張國立」這三個字。他在外從來不提父親是張國立,有時填表格碰到「父親」一欄,他甚至就乾脆填上「下崗」,心裏有了委屈,在外面又不好發作。痛苦與憤怒就都集中在他父親身上,並藉著飛車、玩音樂顯示自己的價值和特立獨行的標誌。「那時我和老爸最大的矛盾就是,他認為給我鋪了一條正路,可我就是堅決不走。」後來有一天幡然省悟過來,發現學習表演可以和音樂一樣快樂甚至更加快樂。終於,他憑藉自己的努力,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與老爸的關係也改善不少,可是在一起話仍不會太多。

經歷了風雨,見到了彩虹

「打人事件」沸沸揚揚,一個默默無聞的孩子因為是名演員的兒子,又犯下了這樣的錯誤,外界的非議、批評、指責加上內心的愧疚和懷疑,使他的人生跌入了低谷,如今,他的心靈見到了彩虹,因為他經歷了或者說熬過了那段風雨交加的日子。同時,也因經歷了那場風波以後,父子間疏遠的感情變得融洽了。「在這個過程中,給我最大幫助和扶持的是父親。自己也從困境中成熟了很多,更體會到了家庭的重要和溫暖。」張默雖然不願在公眾面前多提及家庭,但是在說到這番話的時候,他笑得很可愛,還有一些靦腆,絲毫看不出曾是轟動全國的「打人事件」中的男主角。「痛苦的後果不是陰影就是教益,我很幸運得到了更多的教益,這使我的人生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也是受益無窮。」張默少年老成地說,挫折對於成長其實是一件好事,關鍵看是不是能夠挺住了。

從張默中小學同學的口中瞭解到,張默並非生來頑劣,其小時候很內向,脾氣溫和,對同學很友善。九十年代初,張國立離川赴京闖蕩影視圈,並在全國已有些名氣,張默從不仗恃老爸的名氣欺負別人。

張默的媽媽羅女士,曾經是四川人民藝術劇院一名優秀演員,現在從事影視劇策劃工作。她眼中的張默從小是個乖娃娃,從不惹是生非。為了培養兒子的文藝修養,省吃儉用,買回了一架鋼琴,培養出他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後來張默又愛上了戲劇表演,並如願以償地考進他夢寐以求的中戲。

張默提到在拍戲的過程中遇上了不少的良師益友。例如拍攝《少年大欽差》時,從前輩吳孟達身上學到不少:「生活信條是以德服人,要用非常大度的眼光看待別人的不是。」張默也一直惦記著傅彪對他說的一句話:「你以後要是一個好演員的話,那就是因為你淘氣。換句話說,你要是吃的苦比別人多,你也會成為一個好演員。」

從張默擔綱的電視劇《九品芝麻官》劇組獲悉,張默已經逐漸走出了打人事件的陰影,而且有了新的女朋友,前一陣張默還把女友帶到了劇組。拍攝期間張默十分敬業,收工後就和女友煲電話粥。張默的這位新女友也是圈裡人,這段時間,他倆都有戲在身,因此只能靠電話一解相思之苦。

這位人士還透露:「開拍以來,導演和製片人三天兩頭接到張國立的電話,這位明星老爸和所有父親一樣,對兒子費盡心思。張國立經常問張默和劇組工作人員相處得如何,戲演得如何,好像是在遙控監督張默。」據悉,張默的上一部電視劇《少年大欽差》一播出,張國立馬上買來了該劇的DVD,認真地看了一遍,然後進行指點。張默說,與張國立溝通時,他們不像父子,而是像鍾愛表演事業的同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劇中男扮女裝 “美女”張默犧牲色相笑翻全場
《鐵齒銅牙3》熱播 張國立期待儿子能超過老子
被指“鬧得有點過” 張國立承認迎合境外觀眾
女同事送張國立“情書” 在場的鄧婕偷笑不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