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名人牌 炒熱知名度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陸敬民╱台北報導〕房地產代銷業者認為,炒作名人購屋話題有時只是業者的一種行銷手法,但應避免擦槍走火招致反效果。業者炒作名人購屋的手法,一般可分為「代言」或「傳言」,代言部分是由個案銷售單位與買家簽約,以「客戶實證」的方式呈現。

例如,大都市建設「新天地」便請到前聯電副董劉英達、台達電總經理柯子興,與前惠普客服事業處總經理王柏堂現身說法。

不過,「代言」並不常見,海悅廣告執行副總曾俊盛表示,代言客戶的大眾知名度常在中上程度,並非擁有極高知名度,行業別也僅限於企業或專業領域。業者之所以請到他們代言,往往靠的是交情或特殊優惠條件。

在「傳言」方面,創意家廣告協理何志正透露,口耳傳播名人購屋的訊息,有時是刻意的,有時則是無意傳出來的,不過根據經驗顯示,刻意的成分往往大於無意。

名人類別可概分為專家、藝人、企業家和政治人物,若從傳播效果來看,專家效果通常最高,其次是藝人,再其次是企業家,至於政治人物的爭議性往往過大,通常能免就免。

何志正說,中低總價的個案頗適合操作名人購屋的訊息,因為這類客戶常跟著潮流走,名人購屋話題很容易帶動詢問度與買氣。

同樣的情況在高總價或豪宅客層則見仁見智,因為這類客戶很有自己的個性,不見得喜歡和藝人住在一起,尤其是負面消息不斷的藝人。

曾俊盛則認為,形象良好的知名企業家對個案銷售最有幫助,但絕大多數的企業家均不願購屋消息曝光,有的甚至會因此退訂,不少案子就是因為曝光而失去客戶,所以無論有心或無意,當業者操作這類話題時應格外謹慎,以免擦槍走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