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燈無月不誤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元宵節 (上)

陳沁怡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2月23日訊】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大節,頗為顯要。元宵節的得名,是因其節俗活動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元)的十五日夜(宵)舉行而來。元宵節也叫「燈節」、「燈夕」,因為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是夜晚放燈,故名。此外,元宵節也叫「上元」、「上元節」,這是從道教借來的說法。

來歷

最早的元宵節,起源於秦漢年間。據有關史料記載,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說。可見元宵節是從「敬神送年」這一民族風俗演變而來的。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故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明代更加鋪張,將元宵放燈從三夜改為十夜。唐伯虎曾賦詩盛讚元宵節,把人們帶進迷人的元宵之夜。詩曰:

有燈無月不誤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似銀。
滿街珠翠游春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樽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湯圓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團」、「元宵」。含有吉祥、團圓之意。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團」,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

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陝西有的地方這天要吃在麵湯裡放進各種菜和水果製成的「元宵茶」;關中人元宵節早上喝油茶吃麻花,晚上吃完元宵,親友之間還互相贈送元宵和粽子等;豫西一帶的人吃棗糕;昆明人則吃豆麵團 (將豆炒熟後磨面,做法同元宵)。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陳沁怡:農曆新年食文化
布拉格跨年遊 看古老建築、逛聖誕集市
見證百年風華 東京原宿木造車站走入歷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