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水:清華大學兩校魂

楊天水

標籤:

【大紀元2月24日訊】中華民國國軍中的孫立人將軍,中國大陸的民主斗士張林先生,都是清華大學畢業,也都是安徽省人.這兩個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都很剛直,都是幹練之才,都堅決反對共產主義,都貢獻于中國歷史的進步事業。

孫將軍(一九00-一九九0)﹐安徽廬江人,其父為舉人﹐舊王朝地方中高級官員,後從事教育﹐曾任北平中華大學校長。孫將軍自小受國學教育,一九二三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學﹐就讀于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系﹐一九二四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後又考入弗吉尼亞西點軍校﹐攻讀軍事。一九二七年畢業﹐應邀遊歷歐洲﹐攷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一九二八年回國後﹐一直任職于軍界。一九三二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4團團長,駐防海州,即今天的連雲港一帶,他結合中西﹐制訂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它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所屬部隊按照“孫氏操典”進行嚴格訓練﹐素質極好。

孫將軍參加過江西的剿共作戰,曾經以少勝多,一九三七年,與日寇血戰于上海,中彈十三處,昏迷三天,後來參加武漢保衛戰,立有戰功。三八年到四一年,在貴州都勻練兵,所部被改變為新三十八師,孫任師長﹐這就是後來在緬甸抗日戰場屢戰屢勝的,立下奇功的中國赴緬作戰的主力部隊之一。

孫將軍的身上﹐有一股頑強的戰士精神。有一九四一年四月﹐英緬軍第一師全部和戰車第七旅一部後路被切斷﹐被日軍合圍于拼牆河南的仁安羌。英軍反攻失敗﹐陷於絕境。4月15日深夜英緬軍總司令官亞歷山大元帥向中國遠征軍求援。4月16日晚孫立人率本師劉放吾一一三團馳援。于18日凌晨趕到仁安羌﹐立刻發起攻擊﹐遇到日寇三十三師團頑強抵抗﹐直到20日才全部擊潰敵軍﹐肅清殘敵﹐擊斃日軍一千二百余人。這次救援性戰役救出英軍7千余人﹐並奪回被俘記者教士約5百人。一一三團以寡擊眾﹐以寡敵眾﹐戰死三營長張琦以下二0四人﹐傷三百一十八人﹐全團接近一半人員傷亡了。

撤退往印度的過程中﹐所遇皆崇山峻嶺﹐熱帶雨林﹐溝壑陡峭﹐毒氣瀰漫﹐沒有後方﹐前後左右時有敵兵。而孫將軍的部隊基本完好﹐重武器完好﹐軍容整齊﹐同時國軍中杜聿明所部的第五軍撤退云南的途中﹐判斷和選擇失誤﹐死傷萬五千人以上。

自四三年三月開始的第二次緬甸戰役﹐孫將軍已經是新一軍的副軍長﹐仍然兼新三十八師長﹐血戰數月﹐犧牲了三十多名連長﹐可見戰爭之殘酷﹐日寇之凶頑﹐到十月攻克野人山﹔接着血戰胡康河谷﹐十二月下旬﹐擊斃55聯隊長藤井小五郎大佐以下約一千余人﹐其師團長田中新一報告中寫道﹕“進攻于邦之敵軍﹐總是逐次滲透到我陣地側背﹐突然進攻﹐使我軍障礙設施和正面火網完全無用武之地。”

一九四四年的緬北戰役﹐新38師在孟拱河谷戰役中殲滅日軍18師團全部﹐及53師團﹐第2師團﹐第56師團各一部﹐擊斃日軍一萬二千余人﹐自身傷亡尚不到千人。8月5日﹐盟軍歷經苦戰七十八日﹐終於攻克密支拿。孫將軍在盟軍反攻收復緬甸北部的戰役中﹐一直是中堅力量﹐無論是大雨﹑急流﹑叢林﹑峻嶺﹑敵人的堅固的工事﹑猛烈的砲火﹐都不能阻擋他正確的判斷力和他的部隊的勇敢善戰。要知道那些自然障礙﹐就是和平時期的旅行家到了那裡﹐都很難逾越﹐更何況軍隊還要攜帶武器和糧草﹐還必然經常遇到敵人工事與猛烈的砲火阻擊﹗

後來孫將軍在東北﹐繼續發揮他的側背迂迴﹐窮追猛打的戰術﹐中共的林彪將軍﹐基本上一直是他的手下敗將。直到他被調離新一軍為止。而後到台灣練兵﹐為國軍訓練了五十萬戰鬥力很強的部隊﹐這為保衛中華民國奠定了強健的基礎。

在孫將軍的身上﹐我們看到一種敬業精神﹐一種獻身精神。

同樣﹐在張林的身上﹐同樣可以看到這樣的精神。近來,看到大紀元上的張林照片,那是一幅神情憂鬱的照片﹐和我去年四月五月看到的張林﹐有很大的差異。去年﹐我們聚會交流﹐那個時候﹐他還留着過去的髮型﹐我看到的是一個精力充沛的﹐神采奕奕的﹐風度翩翩的張林﹐健談而真摯﹐不帶絲毫的虛飾﹐無論什麼問題﹐到了他那裡﹐立刻變得清晰易解﹐富有強烈的正義感﹐特別強調團隊精神﹐提倡互相之間的寬容忍讓。而一年下來﹐經年累月地寫作﹐缺少起碼的營養﹐揹負沉重的家庭負擔﹐遭到蚌埠市黑惡勢力的綁架和侮辱﹐更重要的是對中國民運久久不能形成強勢實力和影響的焦慮等等﹐導致了他杭州之後﹐特別顯得疲憊﹐那種神情憂鬱的照片﹐就是在杭州攝下的﹐可以說那是懮慮中國民運的神情。

但是﹐我們相信﹐他內在的靈魂﹐仍然是強健的﹐為自由民主而戰鬥的意志﹐為人權民權而呼喊的真情﹐仍然象過去那樣強烈。一九八五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作為一個核物理專業的畢業生﹐他被分配到蚌埠市一個紡織廠工作﹐不久之後﹐他就依然離開單位﹐多次想偷渡到民主世界﹐尋找支援性力量﹐來改造中國大陸的落後的社會制度﹐華南﹐華東﹐西南﹐西藏等地﹐都留下了他尋找盟友的足跡﹐在雲緬邊境﹐他組建過中緬自由戰士。我們可以想象﹐他在那裡的足跡﹐和孫立人將軍在那裡抗日的足跡﹐有過重合。後來他到了華北繼續尋找朋友﹐交流思想﹐和華北的朋友們一道﹐建立民主沙龍﹐探討抵制專制腐敗﹐拯救中華民族的方案。八九年中國民運大潮興起了﹐他在蚌埠組織工人﹑市民﹑學生﹑北上聲援團﹑各種文化沙龍﹐領導那裡的民眾反對腐敗﹑追求民主﹐勞累不足以壓倒他﹐形勢的惡化不足以迫使他退縮﹐他繼續領導那裡的民主運動﹐直到被逮捕。兩年後﹐出獄了﹐仍然是四海為家﹐尋找追求真理的朋友﹐九五年又因為參與組建“中國勞動者權利保障同盟”而遭到勞教三年。本來這樣的權利﹐是憲法許可的權利﹐但是中國大陸的憲法是執政者用來騙人的招牌而已。中共執政集團﹐不能容忍任何民間的結社自由。象張林這樣因為行使自由結社的權利而遭到政治迫害的人﹐很多很多。三年勞教結束﹐張林去了美國﹐在那裡廣交朋友﹐和眾多的民運領袖合作過﹐並于一九九八年底﹐偷渡回國﹐試圖秘密集結力量﹐與專制腐敗力量﹐做堅決搏斗﹐但是又立刻遭到拘捕﹐官方又以勞教三年虐待之。

八十年代的收容所﹐看守所﹐監獄﹐勞教所﹐張林都經歷了。而且由於他剛直不阿﹐從八十年代開始﹐就受到很多肉體的毆打和虐待﹐尤其在廣東省第一勞教所﹐更始如此﹐警察們不光以電刑摧殘他﹐還唆使那些喪失靈魂的﹐只知道主子和個人利益的犯人﹐結群毆打他﹐電刑導致他的神經末梢炎症﹐至今無法治療痊癒﹐警繩和鐐銬的傷害﹐造成他十個指頭﹐九個不聽使喚。

貧困﹑勞累﹑社會的冷漠﹑警察和犯人的毆打虐待﹐家庭的朝不保夕的生活壓力﹐都未能催垮他的民主信念。二00一年底﹐他從廣東勞教所獲釋回來之後﹐以驚人的毅力﹐一個指頭在鍵盤上寫作。只要你到他的家裡﹐每天你都可以看到他坐在電腦前﹐不是認真閱讀資料或文章﹐就是吃力地敲擊鍵盤﹐將自己的一腔義憤﹐化為文字。他那種直截了當的﹑不兜彎子的風格﹐那樣深刻到骨髓的思想﹐那樣凝練而生動的言語﹐在我們的陣營裡﹐也是難得的佳品﹐在對共產主義的批判歷史中﹐應該垂諸史冊﹐深受未來那些沒有經歷過共產主義毒害的後人喜愛。

清華大學的學生們﹐可能有很多偶像﹐但是在清華的歷史中﹐孫立人將軍和張林先生﹐應該是真正能夠經得起歷史過濾的精英﹐他們的靈魂才配稱清華靈魂。@

05年2月24日(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楊天水等:張林受到更嚴重的迫害
張林悼趙被刑拘 妻子和朋友呼籲援救
康成:給楊天水的一封信
楊天水:高貴的人格--談張林先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