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看中國 經濟騰飛的高昂代價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訊】
連接收聽

戒備森嚴送紫陽

趙紫陽走了,上周六遺體送別儀式在中共當局嚴控下結束了。官方媒體對此新聞的報道出奇的平靜,而西方媒體的報道仍未中斷。

《觀察家報》記者沃茨從北京發來的 報道特別指出,趙紫陽的家人要求允許公眾參加趙紫陽遺體告別儀式,但是參加儀式的人選受到嚴格限制,曾經揭露當局掩蓋薩斯疫情的北京軍醫蔣彥永和 “64”天安門民主示威學生領袖王丹的母親王凌云都被拒之門外。

《華盛頓時報》發表評論說:中國在戒備森嚴中為趙紫陽舉行了遺體送別儀式并且首次發布了官方訃告,指責這位被貶黜的共產党領導人在1989年天安門學生抗議中”犯了嚴重錯誤”。趙紫陽推動中國改革,使中國對世界開放,使上百万的人民走出貧困。過去十五年里,趙紫陽因為同情天安門抗議者被罷官后一直處于被軟禁狀態。他對天安門抗議者的同情使他成為民主化的象征。中國政府在趙死后保持沉默, 顯然是企圖避免喚起人們對這位發動了中國的經濟起飛但是后來被指責為”分裂党”的領導人的回憶。

紐約時報1月30日為此評論說:這樣嚴密的管制正顯示出共產党是多么害怕趙紫陽的鬼魂而生活在恐懼之中。

一位不被允許參加告別式的杰出律師浦志強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說:“共產党只強調社會穩定高一切。他們可以維持表面上穩定,但人民的憤怒卻与日俱增。”

1 月30日《今日美國》發表一篇報道題目是”中國不要吊唁者的悲傷”。報道提到: “盡管中國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政府還是面臨著不斷的抗議和官員腐敗的活動。這個國家的共產党領導害怕趙的死會引發難以控制的政治訴求活動。中國有高層領導人逝世引起騷亂的歷史。在有組織的公開表示不滿被禁止的國家,悼念活動是表達輿論的難得机會。

美聯社的報導指出:中國領導人在被問及造成數百人甚或是數千人死亡的天安門武力鎮壓時,常引述政府經濟上的成就來證明鎮壓有理。

經濟騰飛以環境和生態為代价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同時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机問題,這給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上提出了嚴重挑戰。法蘭克福評論報報道說:“光彩的背面是,中國的能源供應到了極限、環境破坏達到了災難的程度。根据世界銀行的調查,全球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16個在中國。由于每年有160万吨煤用于燃燒取暖,產生的二氧化硫使中國四分之一的國土不斷受到酸雨污染。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沙漠向前推進,而中國的森林本來只占國土面積的16%。

2030年之前,中國每年的用水量將從目前的1200 億吨上升到四千億吨,現在就已有六千万中國人沒有充足的生活用水。專家們估計,今后二十年內,中國將不得不安置兩千万至三千万“環境難民”。

机動車快速增加是最大問題之一,現在街道上有2400万輛小轎車、卡車和大轎車,二千万輛農用車輛和五千万輛摩托車。根据保守的估計,15年內,小轎車的數量將達到一億一千万輛。根据統計,中國現在每年消耗二億五千万吨石油,其中有一億五千万吨依靠進口。將來從何處獲取燃料,是經濟規划部門面臨的問題,現在所需能源中,已有70%依賴進口。”

最新一期的美國商業周刊評論指出,中國在高經濟成長的背后,是以環保、社會大眾的健康為代价。文章批評中國目前可謂是生態環保的廢墟,它的都市是全世界最煙霧迷漫的城市,而且嚴重缺水、土壤侵蝕以及飽受酸雨之害。
文章指出,其實官員早就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但他們隨即自我安慰,這是快速工業化、打拼經濟所需付出的代价,正如同日本在一九六0年代一樣。但中國比當年日本更糟的是,中國進口石油、使用大量燃煤,作為發展工業的能源動力。燃煤散發大量二氧化碳、硫化物污染。

周刊引述根据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指出,環境的危害,估計讓中國每年損失高達一千七百億美元的生產力与健康醫療相關花費。

中國經濟仍然過熱

中國經濟過熱一直是經濟界談論的話題。那末中國經濟究竟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似乎也只是在理論上兜圈子,一些數字并不能說明當前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法蘭克福匯報最近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經濟還沒有軟著陸。文章報道說:去年,盡管中國政府采取了多項經濟降溫措施,但經濟增長率仍然超出了預計幅度。全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9.5%,創八年來新高。中國經濟的現狀离“軟著陸”還差得很遠。

文章指出外國繼續在中國大量投資和中國的出口增長是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兩個因素。去年外國投資增加了13.3%,達到創記錄的606億美元。出口增長則借助了美元的弱勢,由于人民幣挂靠美元,美元貶值使得國際市場上中國商品的价格更為低廉。

英國《獨立報》在1月30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的題目是《中國經濟是否已經熱得無法應付?》。文章說,具有13億人口的中國近年來經濟增長迅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許多人擔心,如此高速增長下產生的經濟泡沫是否會破裂。如果全球宏觀經濟變差,人們感覺金融市場過熱,就可能促使外國投資者遠离中國,造成經濟崩潰。

文章在引述許多專家學者發表的評論之后指出: 任何人在向中國這個令人激動的市場投資之前都需要保持謹慎,分散風險,并且進行大量的研究。(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西方媒體看中國(123)整容 拆遷 網絡監控
西方媒體看中國(124) 中國經濟現狀和對西藏文化的衝擊 
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批評一針見血
西方媒體看中國(127)吝嗇的富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