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廟會迎雞年

標籤:

【大紀元2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北京報導)中國新年一周長假星期三正式開始。北京10多個大型廟會舉辦傳統習俗活動,慶祝農曆新年的到來。

*傳統民俗百花齊放*

喜氣洋洋的鑼鼓聲迎來了中國2005年的農曆雞年。新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北京,11場廟會在大年初一同時亮相,為人們增添了濃厚的過年氣氛。北京朝外大街的東嶽廟就是其中一處。整個廟會人群擠得滿滿的,處處掛滿了大紅燈籠和喜福春聯,廟會現場不斷有鑼鼓隊、高蹺隊、舞獅舞龍隊和雜技團的表演。

另外,很多傳統的京城民俗紛紛上演,百花齊放,令人目不暇接。有寫對聯的,剪窗花的,賣年畫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攤,如年糕、餃子、糖果、大碗茶等等,還有捏面人等很多民俗工藝品展賣以及遊藝節目。人們還紛紛燒香拜佛,祈求來年好運。

*傳統文化莫失莫忘*

東嶽廟是一個有著幾百年曆史的寺廟,是老百姓在年節時期祈福迎祥的地方,香火曾經非常旺盛。現在,這裡成為中國民俗博物館。隨著中國對民俗的重新重視,這裡近幾年在節慶日又成為相當熱鬧的地方。

在廟會上擺茶會的民俗學者馮建華表示,茶會弘揚中國傳統的美好文化,用茶水、清粥來作善事,廣結善緣。對於中國傳統民俗,馮建華認為應該繼續保留,發揚光大。馮建華說:“公道自在民心,這個東西就是全在自己的心裡,我們不要忘記我們自己的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祖宗留給我們的,我們不能夠忘記。”

*賦予舊習俗新含義*

一位姓宋的遊客指出,他到東嶽廟逛廟會,除了想感受一點新年的熱鬧氣息之外,還想回顧一下傳統的民俗,尤其是象北京這樣的城市,在不斷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宋先生認為,在發展中應該保持現代化和傳統文化的平衡。他說:“象燒香敬香這種習俗,如果在過去看來的話,它可能會被認為是一種封建迷信活動,我覺得現在其實也不妨保留,因為新的時代、新的觀念給它賦予了一種新的意義。現在,燒香可能就沒有什麼封建的意思在裡頭,只是代表了一種祝福,一種美好的心願而已,也不一定要把它當成是很不好的東西,把它去除掉。”

*上香祈福保佑平安*

一位從重慶到北京打工的姓孫的香客表示,她來這裡上香,主要是想保佑全家身體健康。她覺得,她在雞年會比較幸運。她說:“我給家裡保佑父母哥哥姐姐平平安安,保佑他們工作順利,保佑我自己也是,在事業上、在財運上都好。”

一位9歲的小香客表示,他今年財運不錯,大年初一收到了1500塊錢的紅包,除了爸爸媽媽之外,奶奶、大姑、大舅都給他壓歲錢。他說,他上香的時候也許了個願。小香客說:“希望我這次三科都能考優,願我爸爸媽媽生意興隆,身體健康,讓我奶奶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金雞報曉雞年吉祥*

今年是雞年,在中國民間,金雞報曉,雞被認為是新年新氣象的使者。“雞”和“吉”諧音,所以習俗認為雞年是吉祥的一年。

在廟會裡,似乎人們都暫時忘掉現代生活的緊張忙碌,又回到了以往傳統祥和的農業社會。正月初一,北京晴空萬里,許多公共場所都在播放慶祝新年到來、大地萬象更新的老歌“大地回春”。

廟會上的民俗藝術家楊守光和潘寧為全世界的華人送上他們的祝福。楊守光說:“我向全世界的華人拜年,雞年吉祥如意,合家歡樂。關鍵是身體健康,一身體健康,什麼都好了。”潘寧說:“祝海外的華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合家歡樂,多多發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馬來西亞「雞祥如意迎新年廟會」
愛情大片《網住愛情》 地壇打造「情人街」
演唱會被投訴唱粵語歌 張學友:我來自香港
復旦大學學位授予儀式上 學生打院長洩不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