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報道:接訪、民怨、和諧社會

標籤:

【大紀元3月10日訊】BBC中文網記者蒙克從北京報道:越有錢,越不需要錢的人,越能從銀行借到錢;越沒錢,越需要借錢的人,反而越難從銀行借到錢。似乎冤屈越大,越需要伸冤,申訴也越難。這是筆者在北京東交民巷最高檢察院舉報中心目睹上訪人群的感受。

在距離東交民巷的舉報中心只有五分鐘路程的人民大會堂內,中國最高立法和司法官員在人民大會堂作工作報告。大會堂外,將天安門廣場附近來京上訪的外地人集中到東交民巷的天安門派出所院內成了天安門派出所警察每天的任務。

此前有報道說,人大會議期間警察在天安門逮捕了20多人。其實,每天警察集中在警察局的上訪人員可能更多。這種警察同地方官員合作,集中、遣返外地來京人員,被稱作“接訪”,大概是接走外地上訪客的意思。

一位在最高檢察院來自東北的上訪客對筆者說,他來京爲死在司法機關手中的親人申訴,已經取得成效,上面已經立案。他還說,胡溫新政親民,接訪人員也不打人了。不過也有幾位上訪客不同意這個說法,有人說從地方來京的接訪人員使用暴力強行拿走上訪客的文狀。

“對付”上訪

不過據說上訪客遭遇暴力確有減少,接訪人員採取迂回拖延戰術,據說他們在上訪接待站冒領排隊編號,互相夾塞,減少了真正的上訪客獲得接待的機會。周三上午在最高檢察院舉報中心筆者就看到上訪客在大聲抗議排隊停滯不前。

上訪客當中申訴最多的就是拆遷補償不公,地方司法機關腐敗等。在京的一位維權人士說,上訪原因可能很簡單,也可能是因爲丟了一頭毛驢,但是通常是,在上訪過程中,上訪客受到阻撓、關押、毆打及其他不公正待遇,他們的冤屈會越來越大;許多人一生就在上訪的漫長過程中耗盡。

周三筆者在最高檢察院舉報中心遇到的幾位上訪客,在過去十幾年中都在堅持上訪。這些人看上去飽經滄桑。前一天我還聽到接待 辦的工作人員用高音喇叭勸導上訪者:”有的人,不端正心態,露宿街頭,結果使自己的生命提前結束,這樣就不能完成自己的上訪”。聽上去有點黑色幽默的味 道,排隊的一位老者低聲狠罵了一句:”放xxxx!”

熟悉法律

上訪客似乎都能將有關法律條文背得滾瓜爛熟,比一般人更有維權意識,難怪某位在京的人權律師說,上訪人員集中體現了中國全社會的陰暗面,但他們身上也集中體現了要求正義,維護尊嚴的人性。

的確,來京上訪人員,風餐露宿,飽受世態炎涼,沒有一定的勇氣和毅力,大概堅持不下來。

一位經濟學者對筆者說,北京其實比較重視地方上訪所反映問題,也認爲來京上訪客越多,越反映地方問題嚴重。哪個省的上訪客多,哪個省受到中央的壓力就越大。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於是個別地方政府對本地赴京喊冤的上訪客圍追堵截,甚至對上訪客使用暴力。

上訪人數衆多以及上訪艱難,至少說明了社會缺乏和諧,大概中國政府提出建立和諧社會就是針對社會弊病的反應性舉措,而不象中國中央電視臺時事節目評論的那樣,說中國領導人前瞻性地提出建立和諧社會,讚揚中國領導人未雨綢繆,在中國社會仍然很和諧的時候,就提出建立和諧社會, 以防微杜漸。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兩會    民謠之一:資深代表談經驗
中共兩會 民謠之二:三手代表變五手
中共兩會   民謠之三:明星代表文藝家
兩會:防民防川、水晶石、玻璃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