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10國 經貿攻防要塞

標籤:

【大紀元3月13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王錦時╱專題報導

日本、南韓、中國等亞洲3大經濟體,對於與東南亞國協10個會員國展開經貿資源及市場整合,均展現高度的企圖心,並已展開具體的行動,預計到2012年左右,「東協10加3」的全球人口最多自由貿易區可望成立,此一經貿板塊的大變動,值得政府及台商高度關注並妥為因應。

面對亞洲經貿板塊如此巨大的重組行動,台灣基於國際政治的現實情勢,政府在與東協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方面似乎進度遲緩。因此為了避免台灣在這種經貿板塊大變動的過程中,遭到邊陲化的危機,台商在全球佈局上,就不能不將東協10國放在一個更高的戰略層次來思考。

中國於去年底在佬撾首都永珍與東協10個會員國簽署「中國及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預定在2010年成立自由貿易區,區內總人口接近20億,每年的經濟生產總值也將達到2.4兆美元。

這反映出中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已經規劃整合東南亞地區與中國的資源、市場,藉以在全球經貿的激烈競爭中,與美國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及歐盟分庭抗禮。

另一方面,日本及南韓基於維護經濟利益及地緣戰略的考量,也積極與東協展開談判,以成立自由貿易區。南韓預計在2007年與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日本也可望在2012年左右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區協定。

事實上,台商對於東南亞並不陌生,早在1980年代,台商為了尋找成本較低的生產基地,即陸續前往鄰近的東南亞國家進行投資。而後在當時經濟部長江丙坤推動「南向政策」的激勵下,台商前往東南亞投資達到高峰期。但是接著在政府開放台商赴中國投資的情況下,投資東南亞的熱潮逐漸冷卻。

到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更讓台商對東南亞的投資降到谷底。不過隨著東南亞國家在近幾年來逐漸脫離亞洲金融風暴的陰影,經濟發展也持續步入正軌,台商基於追求比較利益的考量,前往東南亞投資已有回溫的趨勢。

目前台商到東南亞投資大多以越南為首選,根據越南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首席主任黃如理公佈的統計顯示,截至2004年10月30日止,台商在越南登記的總投資金額達到71億美元,在全球各國中排名第1﹔已投資金額為27億美元,排名全球第3,因此台商已成為投資越南的第1大外商。

除了越南之外,鄰近的佬撾、柬埔寨及緬甸對台商應該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因為這3國開發的時間較晚,經濟發展也相對落後,其勞動成本低廉,更擁有豐富的農、林、礦業資源,潛在的商機相對龐大。

目前東協國家的人口已超過5億,台灣生產毛額(GDP )總值也在6000億美元以上,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有其一定的地位,以及鄰近台灣的地緣關係,台商在當地的總投資金額已達430億美元,再加上散佈東協各國的2700萬華僑,具有強勁的經濟實力,在語言、文化上與台灣相近,這些都是台灣在掌握並參與亞洲新一波經貿板塊整合的有利籌碼。

因此有學者專家建議,政府目前應可輔導台商掌握時機,前往東南亞展開佈局,提供相關的政策工具與資源,讓台商能順利提升技術層級,轉型為關鍵零組件及原材料的研發與製造者,使台商在資訊、機電、家電、石化、汽車等產業領域,在兩岸及東協各國間建立起垂直分工體系,如此不但能使台灣經濟免於遭到邊陲化的困境,更可充分掌握國際分工利基,壯大台灣經濟實力,並與其他國家互利互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曹長青﹕香港走加拿大還是美澳之路?
聯電案 無關兩岸政策開放
扁宋會後經貿鬆綁?經部:原就在檢討中
歐盟暗示解除對華禁運有交換條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