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可能下台 香港各界看法不一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3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特稿)近日香港傳出行政長官董建華已提出辭職並獲得北京方面批准,引起社會揣測辭職原因可能與北京不滿其施政能力,甚至與江澤民下台有關。但本地輿論普遍認為,董建華聲望一向較低,若由能力較強的人擔任行政長官,會對香港有好處。

香港主要媒體近日報導指出,董建華已在今年新年期間,以「身體健康為由」,向北京中央政府提出請辭,並已獲准。北京有意讓董建華任中國政協副主席,成為國家領導人。對於有關傳聞,董建華一反常態沒有作出澄清,只是表示「對大眾關心的問題,會在適當時候作出交代」,更加讓市民確信辭職之說。目前香港輿論普遍揣測會由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暫接任行政長官,直至第三屆行政長官選出,並於二00七年七月一日上任為止。

董建華第二屆任期到二00七年六月底才屆滿,但近日董建華離任傳聞甚囂塵上,引起香港各界不同看法。

時事評論員金鐘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董建華下台的可能性較高,估計有三個原因,一是北京方面覺得董建華的能力不強,無法擺平香港各派勢力,以致香港政府變成弱勢政府,影響推行政策;二是董建華聲望一直較低,民眾「倒董」呼聲較高,影響港府管治;三是以往支持董建華的江澤民已經失去權力,胡錦濤上台後,曾公開批評董建華要提高管治能力,顯示中國新的領導班子希望趁香港穩定時候更換行政長官,以減少市民對二00七年普選行政長官的訴求。

曾提名董建華競選第一屆行政長官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雖然不評論董建華是否準備辭職,以及北京中央政府應否挽留,但他表示,董建華出任行政長官七年來任勞任怨,繼任人選不理會是公務員抑或商人背景,最重要是要具有能力。

經濟專家及國際信貸評級機構都表示,即使董建華辭職消息屬實,相信不會對香港經濟及主權評級有太大影響,因為香港市場發展成熟,經濟由市場主導,行政長官的離任,不會影響經濟發展。

不過,一向公開反對董建華出任行政長官的民主派反而擔心董建華現在辭職,會對香港政治及經濟帶來震盪。

民主黨主席李永達表示,由於基本法內對行政長官辭職,並沒有交代接任人是接替餘下任期,或重新開始另一個五年任期,董建華現在辭職,會對爭取二00七年普選行政長官及0八年普選全體立法會議員,有很大影響。

現年六十七歲董建華,是一代船王董浩雲的長子。香港主權移交之前,董建華在中國前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支持下,並經由香港八百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行政長官,並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上任。

董建華上任後不久,立刻推出連串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包括推出每年計劃興建八萬五千個住宅單位,以壓抑房地產泡沫,結果導致樓價大跌超過六成,讓許多購買房屋的市民變成負資產;同時,董建華又提出多項宏偉藍圖,包括興建鮮花港、中藥港和時裝批發中心等,但這些措施至今沒有落實。

董建華在第一任期間,又提出削減公務員薪酬百分之六,雖然分兩年實施,但引起公務員團體強烈反對,他們更上訴高等法院。香港上訴法庭去年裁決港府敗訴,港府不服,更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

在董建華任期內,香港曾因多項政制爭議引發多次大規模遊行。其中最震驚國際及北京中央政府的遊行活動,是二00三年七月一日的五十萬市民大遊行。當時香港政府決定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有關國家安全條例進行立法,結果引發五十萬市民走上街頭抗議,許多遊行市民更要求董建華下台,結果迫使港府擱置有關立法,也導致兩名高官下台。

香港市民在回歸前都對董建華抱有很大期望,但董建華上任七年半以來,其管治能力不足,導致其聲望一直徘徊在50分不合格以下,也引發香港激進民主派成立「民主倒董力量」,並透過舉辦各項活動,迫使董建華下台。

綜合香港各界看法,輿論普遍認為,如果董建華離任屬實,對香港既是危機也是機遇。一方面可能期待新的接任人能夠改善港府施政能力,但另一方面又憂慮在現時香港政制體制下,若行政長官仍由八百人選出,而非透過普選產生,新任人也不能有效改善港府的施政。專家希望北京中央政府讓香港實踐政黨政治,放手由新任行政長官邀請立法會內的主要政黨組成實質的執政聯盟,以使香港逐步走出政治困局。

相關新聞
政協委員揭官商勾結 董建華可會查找不足?
香港民意調查 董建華評分46.1
董建華有機會任政協副主席
《凌鋒專欄》:董建華火線入「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