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鞋業和紡織品製造商急吁對中國競爭採取行動

標籤:

【大紀元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紫薇編譯報導)據意大利媒體報道,2004年初的前兩個月,中國向歐洲出口了六百七十萬雙鞋,而今年同期已有約一億一千一百萬雙中國鞋湧入歐洲市場。

在世界最大鞋業博覽會——意大利米蘭國際鞋展制召開期間,意大利福利部長羅博而多.馬羅尼親身感受到了意大利鞋業製造商的危機感:由於來自中國的不合法競爭,意大利製造商們已陷入了嚴重的困境。

意大利鞋業製造商協會主席索爾帝尼強烈呼籲採取有效行動,截止假冒產品,加強海關檢查,加強檢查流動攤販的商品,索爾帝尼說:「因為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會使9-10個意大利人失去工作,更嚴重的是失去國際貿易的公平競爭條件。」

索爾帝尼強調,意國企業出口產品到中國要支付30%的關稅,而中國產品進來卻只交6%的關稅。鑒於今天前兩個月歐洲進口中國鞋的總量相當於去年同期的16倍的情況,索爾帝尼呼籲歐洲採取策略制止傾銷,他認為:這是一場真正的危機,而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入侵的問題。馬羅尼部長也同意必須馬上採取有效措施,挽救意國企業的生存和目前的就業率。

索爾帝尼強調說,認為中國市場是商機的理論是個極大的錯誤。在2004年的前11個月裡,歐洲向中國出口了十八萬三千雙鞋,銷售量下降了34%,比2003年同期出口的二十八萬兩千雙還少。

索爾帝尼認為來自中國的不合法競爭不僅使鞋業製造商陷入困境,而且危及整個意大利的生產機制。意大利制鞋業一直在加強投資和技術改造,不斷提高水平的,以符合時代的要求。而且意大利皮鞋獨領風騷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其設計和風格。要想使「意大利製造」的品牌繼續在國際上站住腳,就更要加大推動力度,對於紡織和制鞋業等時尚行業來說,尤其如此。索爾帝尼認為,如果意大利的大企業轉移生產地點,問題就會更加複雜。意大利工業聯合會也傳出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應防範;有人認為是機會。福利部長稱「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問題,而是關係到八十萬個工作機會問題」。關於那些轉移生產地點的企業來說,馬羅尼部長稱:「如果轉移生產設備是為了服務中國市場,那是一種情況,如果是為了生產產品傾銷回意大利的話,那就是不道德的了。」

意大利高檔毛紡製品中心,以Ermenegildo Zegna,Cerruti等品牌而著稱的比埃拉地區也面臨來自中國的不合法競爭的壓力。特別是,最近中國企業開始收購意大利紡織企業,以此得到品牌、技術和無形資產。一家新上市的香港金融公司日前收購比埃拉的一家紡紗廠。

比埃拉工業聯合會主席龍迪認為,目前還很難確定中國通過「搭橋法」進行商業滲透的危險性。但是急需採取措施制止來自中國的產品傾銷,使其遵守西方通行的商業規則。目前北方聯盟黨提出的重關稅也是方法之一,但他認為,「不是一個長久之計」,但可以解決目前的緊急狀況。只可惜人們只說不做,「使我們赤手空拳,無法面對來自中國的不合法競爭。與其把市場白白讓給狡猾的人,不如我們也變聰明些,採取關稅或者堵那波裡的港口來堵住假冒產品進入我們的國家。也許這些辦法是不可行的,但至少我們努力了。」

針對這些情況,意大利官方認為應動用一切社會力量,呼籲布魯塞爾採取措施,提高關稅與WTO和歐盟的原則不衝突。

相關新聞
意大利甲組足球聯賽祖雲達斯挫里賈納升榜首
AC兩球輕取九人應戰羅馬
意議員提案要歐盟維持對中軍售禁令
墨索里尼孫女獲准參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