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中共對外軍購危害本國經濟

行易

標籤:

【大紀元3月9日訊】俄羅斯的軍火已不能滿足中共世界性“泛敵”心態的需要。於是,近年來中共急於破掉歐盟的“軍售禁令”,想叩開歐盟的軍火大門。其實,這不是明智之舉,其間還少不了出賣本國的經濟利益。

大宗的對外軍購,對本國經濟並無益處。首先,從經濟分析看,這類軍購大量減少國內的需求(購買力),花掉的錢又絲毫不能增加市場供給。對本國經濟是一個負面的刺激。另一方面,在一定意義上,大量的資源(用外幣代表)相當於被浪費掉了,而且,如果沒有戰事,這些昂貴的軍資就是廢物。實際上,對外大宗軍購,從來也買不來一個軍事大國,尖端技術對方要保密,不斷的購買,又形同一個釣餌。

向歐盟買軍火,得暴利的一方,只會是歐盟中的數國。賣軍火有巨額、豐厚的直接利潤。不僅如此,這幾個國家還能以“軍售禁令”作要挾,從中共那裏攫取其他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歐盟中的幾個大國寧願冒天下之大不韙,無視中共的人權狀況,不顧當年的諾言,想開啟賣軍火之門。甚至不惜得罪美國,也要做這件齷齪事。

過分擴充軍備,對經濟也是有害的。前蘇聯的經濟一直步履艱難,一是因為效率低下,二是因為經濟結構畸形。效率低下源於政治體制陳腐、落後。而結構畸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前蘇共全力以赴地參加軍備競賽,常年都有大規模對內軍購。這還是對內軍購。相比之下,內購較之外購,對本國經濟尚有一些益處。但大規模內購軍火,還是會造成重工業與消費品工業的不平衡,軍工畸形發展(這類工業尤其低效,且對民生無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經濟學界也有“大炮”與“黃油”之辨,表達的意思相近。前蘇聯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累年大量的對內軍購,使得前蘇聯經濟千蒼百孔。那些軍工產業很不易轉產基本物資,也無法轉為民用。從另一角度看,無異於一堆“破銅爛鐵”。但是,前蘇聯果斷地改弦更張,政治走向民主,經濟復歸市場,大幅度消除了戰爭風險,自然無需再搞軍備競賽。這又是一種政治大智慧。何況在市場起作用的地方,軍購也會受到限制。

因此,中共完全可以採取更明智的政策。對內實行改革,實現民主、公正;對外建立正常的國際關系,消除陰暗的敵對心態。這樣可以得到雙和平:國內和平及國際和平。又何須花人民的血汗錢大量地買武器!反觀歷史,滿清政府政治不清明,制度落後,雖說有大宗對外軍購,還是屢戰屢敗。中法戰爭好不容易僥倖得勝,卻還是簽了一個賣國條約。

冷靜地思量,中共太虛,哪裡有打仗的膽量,不打仗,那些過量的軍備只是“破銅爛鐵”。世界上還有一種打不贏的仗,這是因為道義上的劣勢,怎麼樣軍購也只是浪費錢。反正打不贏,但卻會越陷越深,終於失敗。當年希特勒的德國就是例子。

如果沒有合乎道義、符合歷史趨勢的立場,整軍經武只會成為一個笑柄,以失敗告終。擴充軍備不如改革政治,這樣就可以實現“萬象更新”的局面。

──轉載自《議報》第188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行易:中共「總執政」發出的信號
行易:不要漠視生命
行易:這把「火」恐怕還會燒下去
行易:三十萬黨員大調查驚動中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