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中共对外军购危害本国经济

行易

标签:

【大纪元3月9日讯】俄罗斯的军火已不能满足中共世界性“泛敌”心态的需要。于是,近年来中共急于破掉欧盟的“军售禁令”,想叩开欧盟的军火大门。其实,这不是明智之举,其间还少不了出卖本国的经济利益。

大宗的对外军购,对本国经济并无益处。首先,从经济分析看,这类军购大量减少国内的需求(购买力),花掉的钱又丝毫不能增加市场供给。对本国经济是一个负面的刺激。另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大量的资源(用外币代表)相当于被浪费掉了,而且,如果没有战事,这些昂贵的军资就是废物。实际上,对外大宗军购,从来也买不来一个军事大国,尖端技术对方要保密,不断的购买,又形同一个钓饵。

向欧盟买军火,得暴利的一方,只会是欧盟中的数国。卖军火有巨额、丰厚的直接利润。不仅如此,这几个国家还能以“军售禁令”作要挟,从中共那里攫取其他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欧盟中的几个大国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无视中共的人权状况,不顾当年的诺言,想开启卖军火之门。甚至不惜得罪美国,也要做这件龌龊事。

过分扩充军备,对经济也是有害的。前苏联的经济一直步履艰难,一是因为效率低下,二是因为经济结构畸形。效率低下源于政治体制陈腐、落后。而结构畸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苏共全力以赴地参加军备竞赛,常年都有大规模对内军购。这还是对内军购。相比之下,内购较之外购,对本国经济尚有一些益处。但大规模内购军火,还是会造成重工业与消费品工业的不平衡,军工畸形发展(这类工业尤其低效,且对民生无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界也有“大炮”与“黄油”之辨,表达的意思相近。前苏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累年大量的对内军购,使得前苏联经济千苍百孔。那些军工产业很不易转产基本物资,也无法转为民用。从另一角度看,无异于一堆“破铜烂铁”。但是,前苏联果断地改弦更张,政治走向民主,经济复归市场,大幅度消除了战争风险,自然无需再搞军备竞赛。这又是一种政治大智慧。何况在市场起作用的地方,军购也会受到限制。

因此,中共完全可以采取更明智的政策。对内实行改革,实现民主、公正;对外建立正常的国际关系,消除阴暗的敌对心态。这样可以得到双和平:国内和平及国际和平。又何须花人民的血汗钱大量地买武器!反观历史,满清政府政治不清明,制度落后,虽说有大宗对外军购,还是屡战屡败。中法战争好不容易侥幸得胜,却还是签了一个卖国条约。

冷静地思量,中共太虚,哪里有打仗的胆量,不打仗,那些过量的军备只是“破铜烂铁”。世界上还有一种打不赢的仗,这是因为道义上的劣势,怎么样军购也只是浪费钱。反正打不赢,但却会越陷越深,终于失败。当年希特勒的德国就是例子。

如果没有合乎道义、符合历史趋势的立场,整军经武只会成为一个笑柄,以失败告终。扩充军备不如改革政治,这样就可以实现“万象更新”的局面。

──转载自《议报》第188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行易:中共“总执政”发出的信号
行易:不要漠视生命
行易:这把“火”恐怕还会烧下去
行易:三十万党员大调查惊动中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