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龙:警惕!中国正在步“冷战”的后尘

杜义龙

标签:

【大纪元4月13日讯】冷战早已结束,对冷战的反思也已盖棺。冷战把以前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国家群拖入一个令人至今仍然不寒而栗的军备竞赛之中,最后以前苏联一方的土崩瓦解而告终。这并非就能够证明,另外一个国家群的胜利就是完美的,所谓“歼敌一万,自损八千”。西方国家最后的胜利,付出的代价可能比失败的一方更加沉重。我们似乎可做这样的假设:如果没有冷战,世界会更加美好?冷战时期所有耗费在军事上的开支如果用在民用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当然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设,对已经过去的时代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它却能使我们认识到,在未来的时代中,我们是否该避免再次进入冷战模式呢?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要首先说明,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它的现实性在什么地方。

历史已经形成,暂且不管谁是谁非,中国在日本投降后,却陷入了一场全面的内战之中,这是一场对中国以后影响巨大的战争,它给我们中国人留下了永久的伤痛,也使我们中国失去了二战后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强国的机会,使中国在二战后,走上了一条与世界多数国家追求繁荣富强背道而驰的道路。

之后,台湾和大陆双方陷入了旷日弥久的军事对峙中,在这场对峙中,没有赢家,没有利益。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虽然台湾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一些进步,可这并非得益于双方的对峙,甚至可以说,是对峙使台湾没有发展得更好),都是这场对峙的输家,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无论哪一方,在哪些场合获得了一些主动权或是使对方受制于己方的程度又有所加强,都不值得炫耀。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向俄罗斯大举购买武器,其中包括舰艇和战斗机等军事装备,而台湾也不断地向美国等国家大量购买武器,双方的军备竞赛就这样开始加速。从外交方面,台湾方面采用金元外交,希望开拓或保留一些在国际上的政治空间,而大陆方面,则以牺牲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条件,换取更多国家的一句“支持一个中国”这样的话。而这些损失,可能比看得见的军事装备的费用更巨大。

当然,虽然这些损失给大陆和台湾都带来了难言之苦,可这些苦果却不得不由自己来吞咽,还得做出兴高采烈的样子向人们炫耀:某某国家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台湾方面则炫耀,又与某某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等等。十分可笑的行为,双方却乐此不疲。

当国际局势发生重大转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孤立之时,我们看到,江泽民时代曾经试图打破不结盟的传统。为此向俄罗斯大举购买军事准备。截止2004年,从俄罗斯购武器2500亿元人民币,把处于困境中的俄罗斯军工企业从崩溃的边缘挽救回来,此外,中国大兴安岭以外本来有争议的大片领土,在此时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俄罗斯的国土,于是有了上海合作组织。然而上海会议桌上的茶还在冒着热气,普京就发出了愿意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讲话,一心一意地要把与欧洲的关系搞好。并且一去不回头,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一个段可笑的历史,中国与俄罗斯这段姻缘的悲惨还不止于此,我们的数千亿军购,并不能换得一条石油管线的合同,中国这一跤跌得才真叫惨,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我们有理由痛恨日本,因为日本鬼子这时候来插了一脚,于是石油管线就改了道,把我们的好事给荒了。然而,如果没有日本,一定也会有其他国家来插这一脚。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个台湾。俄罗斯为什么样轻视中国?因为我们有一个台湾这样的心病,于是我们失去了与别人叫板的底气。

失败的外交,使我们损失了一条廉价而充足的能源供给线。我们可以责怪俄罗斯的无信,责怪日本的狰狞,可是我们真的就没有什么可以自责的吗?

当胡锦涛时代来临之际,中国人终于发现,国际舞台是一个市场,与国内的颐指气使完全是两回事。俄罗斯利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竞争,提高了日本的出价,在一条输油管线上赚得盆满钵满。 效法这个生动的例子,才有了中国人要求欧盟武器解禁的故事,从单一事件上来看,这是一个聪明之举,只要欧洲方面武器解禁,就能够利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竞争,压低两家的出价,购买到精良而便宜的武器,避免再次陷入向俄罗斯购买高价废铜烂铁的窘境。

可是,从全局来看,我们大量购买先进武器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明智。首先,国际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大,因为现代国家间的关系发展,正在进入到一个较为健康的时代,无缘无故地侵略已经基本得到扼制,比如伊拉克的侵略科威特。其次,武装侵略以掠夺财富和进行殖民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虽然不能保证根本杜绝,其大规模发生的可能微乎其微。第三,军事力量用于威慑的作用也逐渐减弱。比如冷战的模式已经被否定。大国间都不再愿意使用这种两败俱伤的方式来获得暂时的安宁。当然,这样说并非是要否定军事力量存在必要性,一定的军事力量的存在,对于国间利益的保护和国际间的相互制衡,是必须的。

但是依靠购买发展本国的军事力量,对于一个大国,是极为不现实的,企图利用购买武器学习和发展尖端武器,也是不现实的。军事力量的强大,已经与冷兵器时代有了根本的区别,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综合国家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军事力量强大的绝对前提,先进的军事准备也不是通过购买一些二流武器就能够发展起来的。所以,不通过发展国家的综合素质,企图通过购买一些军事准备来发展军事力量,只能使自己国家的军事发展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因为我们的资金被其他国家用来发展更先进的武器了。而军事科技的投入和发展,对一个国家的民用技术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也随之减弱和消失。

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不通过发展本国的科技和经济而通过购买武器就使国家强大起来。无论是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包括前苏联)还是美国,这些曾经或仍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的国家,都是依靠自身的经济和科技力量成为军事强国的,没有哪个国家是依靠购买武器而强大起来的。

从中国历史上来看,曾经通过购买武器而成为世界海军强国的大清朝,面对日本的小炮小舰,却全军覆没,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岂能只责备一下清朝的腐败就完事了吗?

中国目前面对的不仅仅是台湾,而是面对着一个以美日英等国组成的强大的国家阵营和许多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军事力量短期内不足以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吓阻美英等国的作用,即使大量购买武器,也不可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政治的民主和经济的自由,来发展本国的实力,以此来带动军事力量的稳步增长。我们的竞争对手中,印度和俄罗斯是最具有威胁性的。世界上的发展机会并非是均匀地分配给中国和它的竞争对手的,而且发展的机会和这个世界所能承受的发展强度,都不会允许三个大国齐头并进,谁更有希望把握先机呢?印俄两国都把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作为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甚至为此不惜牺牲本身的特色,虽然我们不能肯定地说这就是最好的途径,可是我们能够认为,暂时还没有比这更好的途径。通过首先发展军事力量的方式来获得发展的先机,显然是不可取的,前苏联已经做出了榜样,伊拉克也做出了榜样。

此外,为了获得俄罗斯和欧洲的武器,中国势必需要做出更多的让步,我们不知道中国武器解禁,在其他方面放弃了多少利益,可是能够肯定的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是在以利益为根本原则的国际关系中,尤其没有。

当中国一步步地实现它购买先进武器的梦想时,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冷战的圈套,而这个圈套的一大半,是自己编织起来的。台湾问题则是这个圈套的关键部分。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收回了台湾,而失去了成为世界强国的机会,失去了已经摆在面前的发展机会,最后台湾可能还会分离出去。可是如果中国能够通过彻底的改革,通过迅速溶入世界先进文化之中来获得发展的机会和动力,并取得成效,台湾即使独立出去也还是会回来(回来的方式会有很多种,比如联邦、盟国等)。

所以从中国目前的举动来看,是落后的冷战思维和冷战行为,这是我们不得不十分警惕的危险。(2005-4-11)

--转载自《议报》第193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杜义龙:换角吧!滑稽过度是无聊
【专栏 】杜义龙:十二个“奥斯维辛”
杜义龙:不要迫害中国的脊梁
杜义龙:给毛泽东戴黑纱 (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