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明紹:控制馬堡病毒唯有隔離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4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四日電)無藥可醫的馬堡病毒在非洲安哥拉由基地區已造成兩百人喪命,世界衛生組織全力控制疫情擴散。「冠狀病毒之父」–中研院副院長賴明詔指出,馬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同屬出血性疾病,至今不明來源、無藥可醫,唯一的辦法是隔離病人,但最怕感染者不自知而四處流竄,引發更多感染。

大家對電影「危機總動員」記憶猶新,一隻猴子從非洲走私到美國,並且順便帶入致命的伊波拉病毒,引爆社會的空前浩劫。事實上,1976年伊波拉病毒首度在非洲中部的剛果侵襲人類,318人受到感染,死亡率達88%。

  經過多年潛伏,2004年安哥拉北部城鎮由基爆發的馬堡(Marburg)病毒疫情,死亡人數不斷增加,雖然世界衛組織 (WHO)已經全力防止疫情擴散,但仍然引發近200個死亡病例,死亡率高達90%,WHO呼籲全球協助安哥拉控制馬堡出血熱疫情。

根據WHO的資料顯示,剛果、納米比亞、尚比亞已被列為警戒區,安哥拉原被排除在外,但馬堡病毒竟在安哥拉境內六個省份爆發,顯然難以控制蔓延勢力。安哥拉面對馬堡病毒肆虐,已展開系列防範措施,包括在交通要道設置檢疫站,隔離可能的帶原者,並在疫情區域設置檢疫中心、專責醫院和通聯系統。

賴明詔表示,馬堡病毒並非新病毒,1960年代德國的實驗室進口非洲猴子,結果部分接觸過猴子的工作人員發病死亡。馬堡病毒是一種導致「出血熱」的病毒,病人發病後全身出血、嘔吐、腹瀉,幾天內死亡,死亡率高達60%到70%,相當可怕。

到了1970年代,非洲又出現大家較熟知的「伊波拉病毒」,它和馬堡病毒屬同一類病毒,都是「出血性」疾病。但病毒學家至今仍不清楚這兩種病毒的來源,醫學界推斷病毒可能來自森林中的猴子、甚至亞洲的猴子身上也曾出現過,也許其他動物身上也有,但至今均未證實過。

  賴明詔指出,十幾年前,有一批從菲律賓送到美國實驗室的猴子,過程中有部份接觸猴子的工作人員感染了「類伊波拉病毒」,好在毒性較低,未引發流行。

不過,似乎「伊波拉病毒」始終和非洲結緣,「伊波拉病毒」毒性強、感染率又高;非洲地區在過去20年發生過三到四次大流行,造成數百人死亡;病毒學家和醫護人員追究到底怎麼感染的?病毒從什麼動物身上感染?何時還會再爆發大流行?結論通通不清楚。

賴明詔說,由於來源不清,自然無藥可醫,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破壞血管細胞,甚至其他的細胞,造成出血不止,感染這類病毒幾乎束手無策,就連負責照顧和清潔病患排泄物的醫護人員也處在高風險中,所有感染這類病毒死亡的病例中高達三成是醫護人員。

  目前唯一的防治之道就是「完全隔離」,但必須依賴全球衛生機構通力合作才能做到,而且最怕感染者不自知而四處流竄,就會引發另一波疫情。

至於為何上一波疫情平息後,隔幾年再度爆發?他表示,有可能是疫情爆發後,當時的人們體內有「抗體」;但新生兒增加後,由於體內沒有「抗體」,於是再予病毒肆瘧的機會。他舉例,從傳染病學的觀點來看,「麻疹」每隔30、40年就大流行一次,因為當時所有的人都得過麻疹,體內產生「抗體」;但新生兒逐漸長大後,因為體內沒有「抗體」,一旦病毒出現就會感染。

不過每一種病毒的流行週期不一,有的更快,而且特徵都不一樣。例如流行性感冒每年都會出現,原因在於病毒變種過於迅速。他強調,過去幾次「伊波拉病毒」大流行之後幾個月逐漸平息,雖然在疫區以外發現「疑似病例」,但後來證明病毒並未向外散播。

  這次「馬堡病毒」爆發後,雖然曾傳出中國和南非等地發生零星疑似案例,但最後未經證實。而這波疫情在WHO醫護人員的隔離下,應該會逐步受到控制。另一方面,最新消息是,病毒學家已經取得馬堡病毒的基因做研究,希望能發展出疫苗;至於「伊波拉病毒」的疫苗也在研究中,由於毒性太強,因此只能在如同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CDC)、陸軍防疫所等四級實驗室才能進行。

至於去年和今年都未再傳出感染案例的SARS病毒,由於突變種愈來愈多,而且發現感染力降低了,但不排除感染力何時又會增強,感染更多人;但由於過去幾年大家都得到教訓,因此隔離控制的方法進步很多。

相關新聞
雨刷故障 特斯拉召回逾1.1萬輛賽博皮卡
仁愛礁衝突 菲律賓:已向北京發出外交照會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美制裁助伊朗軍方影子銀行網絡 含香港公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