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明绍:控制马堡病毒唯有隔离

人气 17
标签:

【大纪元4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二十四日电)无药可医的马堡病毒在非洲安哥拉由基地区已造成两百人丧命,世界卫生组织全力控制疫情扩散。“冠状病毒之父”–中研院副院长赖明诏指出,马堡病毒与伊波拉病毒同属出血性疾病,至今不明来源、无药可医,唯一的办法是隔离病人,但最怕感染者不自知而四处流窜,引发更多感染。

大家对电影“危机总动员”记忆犹新,一只猴子从非洲走私到美国,并且顺便带入致命的伊波拉病毒,引爆社会的空前浩劫。事实上,1976年伊波拉病毒首度在非洲中部的刚果侵袭人类,318人受到感染,死亡率达88%。

  经过多年潜伏,2004年安哥拉北部城镇由基爆发的马堡(Marburg)病毒疫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虽然世界卫组织 (WHO)已经全力防止疫情扩散,但仍然引发近200个死亡病例,死亡率高达90%,WHO呼吁全球协助安哥拉控制马堡出血热疫情。

根据WHO的资料显示,刚果、纳米比亚、尚比亚已被列为警戒区,安哥拉原被排除在外,但马堡病毒竟在安哥拉境内六个省份爆发,显然难以控制蔓延势力。安哥拉面对马堡病毒肆虐,已展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在交通要道设置检疫站,隔离可能的带原者,并在疫情区域设置检疫中心、专责医院和通联系统。

赖明诏表示,马堡病毒并非新病毒,1960年代德国的实验室进口非洲猴子,结果部分接触过猴子的工作人员发病死亡。马堡病毒是一种导致“出血热”的病毒,病人发病后全身出血、呕吐、腹泻,几天内死亡,死亡率高达60%到70%,相当可怕。

到了1970年代,非洲又出现大家较熟知的“伊波拉病毒”,它和马堡病毒属同一类病毒,都是“出血性”疾病。但病毒学家至今仍不清楚这两种病毒的来源,医学界推断病毒可能来自森林中的猴子、甚至亚洲的猴子身上也曾出现过,也许其他动物身上也有,但至今均未证实过。

  赖明诏指出,十几年前,有一批从菲律宾送到美国实验室的猴子,过程中有部分接触猴子的工作人员感染了“类伊波拉病毒”,好在毒性较低,未引发流行。

不过,似乎“伊波拉病毒”始终和非洲结缘,“伊波拉病毒”毒性强、感染率又高;非洲地区在过去20年发生过三到四次大流行,造成数百人死亡;病毒学家和医护人员追究到底怎么感染的?病毒从什么动物身上感染?何时还会再爆发大流行?结论通通不清楚。

赖明诏说,由于来源不清,自然无药可医,病毒表面的蛋白质破坏血管细胞,甚至其他的细胞,造成出血不止,感染这类病毒几乎束手无策,就连负责照顾和清洁病患排泄物的医护人员也处在高风险中,所有感染这类病毒死亡的病例中高达三成是医护人员。

  目前唯一的防治之道就是“完全隔离”,但必须依赖全球卫生机构通力合作才能做到,而且最怕感染者不自知而四处流窜,就会引发另一波疫情。

至于为何上一波疫情平息后,隔几年再度爆发?他表示,有可能是疫情爆发后,当时的人们体内有“抗体”;但新生儿增加后,由于体内没有“抗体”,于是再予病毒肆疟的机会。他举例,从传染病学的观点来看,“麻疹”每隔30、40年就大流行一次,因为当时所有的人都得过麻疹,体内产生“抗体”;但新生儿逐渐长大后,因为体内没有“抗体”,一旦病毒出现就会感染。

不过每一种病毒的流行周期不一,有的更快,而且特征都不一样。例如流行性感冒每年都会出现,原因在于病毒变种过于迅速。他强调,过去几次“伊波拉病毒”大流行之后几个月逐渐平息,虽然在疫区以外发现“疑似病例”,但后来证明病毒并未向外散播。

  这次“马堡病毒”爆发后,虽然曾传出中国和南非等地发生零星疑似案例,但最后未经证实。而这波疫情在WHO医护人员的隔离下,应该会逐步受到控制。另一方面,最新消息是,病毒学家已经取得马堡病毒的基因做研究,希望能发展出疫苗;至于“伊波拉病毒”的疫苗也在研究中,由于毒性太强,因此只能在如同美国疾病管制中心 (CDC)、陆军防疫所等四级实验室才能进行。

至于去年和今年都未再传出感染案例的SARS病毒,由于突变种愈来愈多,而且发现感染力降低了,但不排除感染力何时又会增强,感染更多人;但由于过去几年大家都得到教训,因此隔离控制的方法进步很多。

相关新闻
李强访澳 反共网红与其同住一酒店 中使馆紧张
应对中俄核威胁 北约正讨论核武“待命”计划
印度货运火车与客运列车相撞 至少8死数十伤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解散战时内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