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中美關係趨於冷淡

陳勁松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27日訊】近日﹐美國參議院以67對33票通過決議﹐允許審查民主黨參議員舒默提出的一項法案﹕如果中國不在半年內調整人民幣匯率﹐美國將對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貨物征收27.5%的關稅。美國行政當局隨後呼應﹐要求北京改變匯率政策的態度變得空前強硬。另外﹐在近期一系列聽證會上﹐美國國會議員紛紛抨擊中國政府﹐嚴詞指責後者在加入WTO之後﹐並未履行承諾﹐繼續大量盜取美國知識產權。並將允許中國入世作為一個教訓﹐提醒布什政府﹐在與俄羅斯等國進行入世談判時﹐要引以為戒。種種跡象顯示﹐中美關係﹐將進一步趨向冷淡。

布什總統上任之初﹐中美發生撞機事件﹐兩國關係一度跌入谷底。那是2001年4月間。然而﹐同年發生的“九一一”事件﹐卻成為中美改善關係的契機。在全球性的反恐戰爭中﹐華盛頓需要北京的支持﹐故對後者做出戰略性的妥協。儘管多年來﹐雙方在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武器擴散﹑人權等一系列問題上摩擦不斷﹐美方始終採以忍讓和克制的姿態。

隨着美國反恐戰爭取得階段性成果﹐尤其伊拉克局勢日益改善﹐美國對中政策的輿論和空氣也開始發生變化。美國國會議員們對布什當局的中國政策失去了耐心﹐不斷向白宮施壓﹐促其對北京強硬。事實上﹐布什當局正不動聲色地調整其對中政策。美國大聲反對歐盟解除對中武器禁售﹐以至於北京遲遲不能得手﹔美日聯手﹐將臺海地區納入雙方安全保障的共同目標﹐並不在乎中方的抗議﹔美國強化了對中共的全方位戰略圍堵﹐計劃在阿富汗長期駐軍﹐為其部署之一﹔等等。

當然﹐促成美方這類政策演變的﹐有多種因素﹐其中也包括北京自己的表現。諸如﹕北京繼續向伊朗輸送敏感武器技術﹐目的之一﹐是換取伊朗的石油﹐中方不惜為此遭受布什政府多達62次制裁﹔北京在北朝鮮核危機問題上扮演雙重角色﹐一方面充當調解人﹐一方面卻暗自慫恿平壤當局反復玩火﹔北京聲稱將動用否決權﹐反對將伊朗核武計劃﹑北朝鮮核訛詐﹑蘇丹種族屠殺等議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北京炮製“反分裂法”﹐對台灣實施進一步的武力恫嚇﹔北京堅持固定的人民幣匯率政策﹔以及北京變本加厲地鎮壓和迫害異己﹐等等。

其實﹐布什一上臺﹐就一反克林頓的對中政策﹐不再視中國為“戰略合作夥伴”﹐而視之為“戰略競爭對手”﹔胡錦濤掌權之後﹐也一反江澤民表面反美﹑實則親美的兩面外交﹐故意冷化中美關係﹐竭力套近歐洲﹐試圖聯歐抗美。雙方政策的南轅北轍﹐造成彼此關係的漸行漸遠。

最能反映中美衝突的﹐莫過於兩國領導人意識形態的尖銳對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號召中共學習古巴﹑朝鮮﹐聲稱﹕古巴﹑朝鮮雖然經濟困難﹐但政治上一貫正確﹔美國總統布什在就職連任的演說中﹐誓言向全世界推廣民主﹐認為﹕只有一個更加自由的世界﹐才會給美國帶來更大的安全。

總地看來﹐中美關係正在步中日關係的後塵﹐經濟熱﹐政治冷。經濟上依賴日深﹐政治上交惡日甚。舉凡人民幣匯率﹑貿易赤字﹑人權﹑核武器擴散﹑台灣問題等﹐任何一個議題﹐都可能導致雙方衝突的爆發。

一貫親中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近日發表言論﹕就象商品的自由貿易那樣﹐中國應該允許文化在自由的環境中發展壯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重建漢唐的文化盛世﹐以贏得世界的尊重。如果一味追求軍力強大﹑而非文化復興﹐中國的崛起恐將難以為繼﹐前蘇聯﹑以及二戰前的德國﹑日本﹐都是前車之鑒。鑒于從鄧小平以後﹐中國領導人對李光耀的思想﹑言論﹐一直頂禮膜拜有加﹐李氏的這番最新言論﹐頗值得北京新領導層深思。畢竟﹐納粹德國﹑軍國主義的日本﹑和共產主義陣營頭號老大的蘇聯﹐都曾經不可一世﹐悍然與文明世界對立﹐但都先後敗于民主大國—-美國的腳下﹐個中歷史宿命﹐當發人深省。

(4/26/05 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能源爭奪戰﹕中美衝突的又一髮端
陳勁松:官民比例奇高 百姓苦不堪言
陳勁松﹕「反分裂法」正中美國下懷
《反分裂法》﹕北京的賠本生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