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老店創辦人述聖市華人及中餐發展史(上)

標籤:

【大紀元4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旭生聖地亞哥報導)坐落在北郡Oceanside的「四川餐館」(Szechuan Palace Restaurant)雖然面積不大,卻是聖市第一座中式自助餐館,其老闆Alan Wang更是本地中餐業的前輩。記者日前走訪了Alan,並初步弄清了聖地亞哥中餐業的發展歷史。
  
Alan的故事
  
當記者走進這座裝飾典雅的餐館時,Alan熱情地招待我們坐下,寒暄幾句後便扯開了話匣子。當問起自己的中文名字時,Alan淡淡地說,「就叫我Alan好了,聖地亞哥開中餐館的大部份都知道我。」
  
Alan出生在河北保定,49年隨家人前往台灣,上個世紀70年代來到聖地亞哥開始從事中餐業。「當時中餐館很少。那時最貴的餐館就是中餐和法國餐。」但是當時的中餐很難做到正宗。不是因為廚師的技術不到家,而是因為在當地買不到合適的材料。不過因為中餐館很少,所以那時是很賺錢的。
  
聖市華人社區的發展
  
當時聖地亞哥的華人非常少,以台山人居多,主要住在downtown。「其實應該說在downtown那邊是有個老中國城的。我們當時要下圍棋甚麼的還必須去那邊才有。」另外有一部份是來讀書的台灣富家子弟。「比如那家『國際大學』(U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林青霞就是那裏的畢業生。」
  
到了80年代初,大批的東南亞華僑來到聖地亞哥,所以開始經營華人的市場,才可以買到比較多的材料,慢慢的中餐館多了起來。當時來美國的台灣人大多集中在三藩市、洛杉磯等幾大城市。來到聖地亞哥的就比較少。90年代以後,才漸漸有大陸的移民到聖地亞哥定居,而且越來越多。這些移民中大多數都是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中產階級。
  
聖市為何沒有中國城?
  
Alan說,綜觀美國的中國城,早期時大部份是中下階層的僑民,因為語言的不同和生活習慣的不適應,很難融入主流社會,所以只能聚居在一起,慢慢成為中國城。
  
聖地亞哥的情況有所不同。早期的低收入僑民數量不夠多,而中後期的僑民大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這些僑民語言上基本沒有障礙,都希望融入當地的社區,尤其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完全融入主流社會。所以他們大多住得很分散,而且會刻意地多參加美國人的社區中去。與此同時,華人也逐漸贏得了美國社會的認同和尊敬。這樣聖地亞哥就沒有真正的華人聚居區。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消防員徹夜奮戰 美西歷史木碼頭大火已滅
自己護財產 比弗利一商店設扒手「恥辱墻」
亞當·希夫在舊金山行李被盜 被迫穿便裝赴宴
南加大爆發挺巴勒斯坦示威 校園一度關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