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郎不誇張更好 傅聰追求至真藝術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4月3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影響了無數中國讀書人的《傅雷家書的主角之一﹐當年那位著名翻譯家傅雷的愛子傅聰﹐經歷了頸椎病和手疾﹐在71歲高齡上﹐重返上海並將與5月8日開音樂會。談起人生際遇﹑藝術夢想﹐傅聰侃侃而談﹐話語中透露著至真至性……

一向擅長肖邦作品的傅聰,這次還帶來了海頓音樂生涯前期、中期和晚期的代表作品。他說﹐海頓的音樂如此美妙﹐比莫扎特更重創新﹐而有“在世的肖邦”之美稱的他,認為﹐“沒有一個演奏家能窮盡音樂作品的全部,真正偉大的作品永遠比所有最偉大的演奏家更要偉大。”“完美,我覺得我無論如何都達不到。”
  
據解放日報報導﹐這個論點與他“不敢看《傅雷家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傅聰說﹐“每看一次都會太激動。”“其實‘家書’是我父親追求的一种精神价值。這個精神价值包含了很多東西,東方的西方的,是一個很博大的精神价值,可是絕對不是物欲橫流的世界。一切緣于功利的人是不可能真正讀懂‘家書’的。”

對目前新生代鋼琴演奏家郎朗、李云迪﹐傅聰表示﹐“郎朗是百年難得一見的音樂奇才,我非常欣賞他的音樂才能。”而郎朗的演奏方式,卻讓這位老鋼琴家覺得“夸張得不得了。”他堅信﹐音樂家不僅僅要被听眾喜歡,更要承擔起引導听眾走向一個更高境界的審美趣味上去。他一點也不欣賞“鋼琴比賽”之類的作法來推廣文化﹐“實際卻是反文化,毫無文化可言。”“音樂比賽就是一次實用主義的‘演義’。在實用主義者眼里,哲學是荒唐和無病呻吟的。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謎,如果大家都是實用主義,怎么可能會做夢?怎么可能會有美?又怎么可能思想并產生美的精神境界呢?又怎么可能會有音樂?”

蘇東坡的《江城子》中有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令傅聰大為折倒﹐為之真性情感動﹐ 而同樣在音樂上的表現上是他居然不很喜歡貝多芬﹐他這樣比方﹐“中國的藝術有道家的,也有儒家的。在唐朝,李白就是道家藝術的代表,而杜甫就是儒家藝術的代表。相對而言,我更喜歡李白的詩作,因為都是直接從心底里流出來的語言。而杜甫也不能說不喜歡,但杜甫太用力,就像貝多芬;而儒家的作品還有一定的說教意味,這也像貝多芬。”@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雙胞胎女兒幼兒園畢業 謝娜晒眼眶泛淚自拍照
冷臉面對中共央視直播 女星周也被指踢到鋼板
陸第一網紅馮提莫癌症痊癒 自曝還有5種病
黃曉明為戲一度增肥15公斤 感嘆體重難恢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