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面對 帕金森氏症 可有醫定的生活品質

人氣 8

【大紀元4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備受世人景仰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其實生前也是一名帕金森氏症患者,醫師表示,雖然此病無法根治,但只要積極面對,充分與醫師合作,仍可擁有相當的生活品質。

 同樣是帕金森氏症病友的中山大學教授李良修罹病十五年,不僅未被帕金森氏症擊倒,更出書將自己如何走過帕金森氏症的心路歷程與人分享。

 另一位在卅九歲時發病的帕金森氏症病友,如今也已經七十一歲,由於積極面對病情,從不放棄,患病卅二年,到現在走路都還不用枴杖。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任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漸進的慢性神經疾病,多出現於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尤其是六十五歲以上的族群,更有一點六%的好發率,據估計,國內約有十萬名左右的病患。

 帕金森氏症的病因不明,每位病患出現的症狀不盡相同,基本上臨床四大診斷症狀為顫抖、肌肉僵硬、動作緩慢及平衡失調等。

 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只能以補充左多巴藥物或做深部腦刺激手術來控制症狀。

 陸清松強調,雖然帕金森氏症沒有根治的方法,但也不要氣餒,只要積極面對,充分與醫師配合,還是可以擁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只是補充左多巴藥物會有「藥效漸退」的現象,林口長庚神經內科動作障礙科主任陳柔賢表示,所謂「藥效漸退」就是相同藥物病患在服用一段時間後,作用不若剛服用時效果明顯,或是會引起手腳亂舞動的情形。

 「藥效漸退」一般多發生在病患發病服藥五、六年以後,此時病患就要回診告知醫師有這樣的情形,可藉由劑量及服藥方式的調整改善。

 雖然帕金森氏症多發生在六十五歲以上民眾,但醫師在臨床上也曾發現,有年紀輕輕就發病的病例,陸清松表示,以他所看過的病患當中,最年輕的患者是在八歲發病,原因不明,這名女孩在十八歲左右就不幸死亡。

 一般來說,帕金森氏症在二十歲以下發病,就算非常早,推測可能與基因問題有關。

 陸清松指出,目前對於帕金森氏症的基因相關研究認為,細胞在產生好的蛋白質的同時,也會產生錯誤的蛋白質,而正常的人體內會有像垃圾清運系統的機制,將錯誤的蛋白質清除,一旦這個清運機制失靈不運作,這些錯誤的蛋白質便會沈積,進而造成細胞的凋亡。

 雖然目前可做帕金森氏症的基因篩檢,但擁有這樣基因的人,不一定會發病,因此醫師認為,相關基因的篩檢並非必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食天堂】醬油雞做法~簡單快速又美味!
6個軟化肉質的技巧 讓你做出口感柔嫩肉料理
水煮蛋吃不膩 這樣搭配超享受 
法式尼斯金槍魚沙拉 春天首選的沙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