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雲南地震救災金四千多萬被挪用

標籤:

【大紀元5月13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申華採訪報導) 中國審計署在今年第一號公報中說,雲南省大姚地震救災資金被擠佔挪用四千一百多萬元人民幣。2003年雲南大姚發生6.2級地震,直接經濟損失達10億元人民幣以上。當時,國家撥出三億六千多萬元救災資金,結果,審計署發現,有四千多萬元被挪用作支付土地置換補償,蓋政府大樓,蓋職工宿舍,或是用來平衡財政預算。旅居美國的中國時事評論人士何清蓮以及在四川的獨立分析人士歐陽懿一起就此發表看法。

記者:雲南大姚地震救災資金,最近中國總計署發現有四千多萬人民幣被挪用了,沒有把這些錢用在地震救災的刀刃上。何清漣女士,對這樣的消息您不是第一次聽說吧?

何清蓮:審計署幾乎從一九九七年起,每年就要發佈一次審計報告,最開始是一部份,到去年是擴大規模。每年都有這麼多的問題,就是挪用資金,使用財政資金違規違計的問題,每年幾乎都是幾千起。

記者:歐陽懿先生,雲南挪用四千萬多萬人民幣,您怎麼看待這樣的事情?

歐陽懿: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大陸是很普遍的,現在能夠公佈出來的是幾千起,其實可能更多的東西,他們還沒有公佈出來,太多了,多到讓你感覺到這已經成了一種正常情況,好像不挪用才是不正常的。

記者:大姚地震當時死亡十六人,受傷的有好幾佰人,受災的災民有一佰多百萬人,受害的都是高寒貧困地區,直接經濟損失有十億多元人民幣。就是全部把國家的救災資金用在災區,可能都不夠災後重建,那麼即使是這點錢,都要被挪用,何清蓮女士,您覺得當地官員是不是真是沒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何清蓮:我倒是不覺得是當地官員的問題,我覺得是中國的政治系統早就出了嚴重的問題。救災資金挪用不是個別現象,現在什麼是個別現象?你只要看看中國的新聞報導就知道了,看看有那一位廉節奉公的官員,那就一定要大標題「某官員廉節奉公多少年不收紅包」;講會計事務人員,如果要表揚呢,就說他「拒絕和單位合作做假帳」,這都成了值得表章的了。

其實本來會計不做假帳,官員廉節奉公,是他們職業倫理的基本部份,根本就不應該再額外拿出來表揚,所以中國新聞經常出現這些反諷的標題,就說明中國政府官場腐敗已經非常嚴重了。其實去年的審計報告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有六十個中央部門受到審計,但有四十一個部門隱瞞收入,私設帳外帳,還編造虛假項目,騙取財政資金。所以我覺得不是雲南大姚官員特別貪汙腐敗,而只是他們和其他地方的官員,包括中央部門官員步調一致,做同樣的事情。

記者:大姚發生地震以後,除了國家財政撥款以外,還呼籲社會募捐。那麼總會有這種救災資金挪用的事情發生,歐陽懿先生,你覺得這樣是不是很打擊社會上做這種事情的善心人士?

歐陽懿:我想這種打擊肯定很厲害,肯定人民會越來越失望的。

記者:就是說人們覺得我把這筆錢捐給你了,結果你拿去中飽思囊,或做別的用途,這樣今後別人就不願意捐錢了?

歐陽懿:你想前幾年中國的希望工程就是這樣的,當時國內外很多人捐錢,為貧困地區的學生沒有書讀而捐款,後來積存這筆錢的這些人就中飽思囊,就把這些錢瓜分了,轉移了,後來希望工程也就不走下去了。

記者:這次審計結果出來以後,雲南有關方面已經追究了四十八人的責任,何清蓮女士,您覺得是不是有點效果呢?

何清蓮:這還是一種運動式的,沒有一種制度建設,比如在中國從事審計工作難度大,是因為這個審計屬只有審計之職,卻無防腐之事權,關鍵在在那裡,要有一個官員問責制,這個問責制,還不是在於寫到紙面上,而是要很認真的實行。

記者:您指的問責制是什麼?官員要負起責任來?

何清蓮答:官員問責制就是,比如他一年的政績,要經過考評,決定他的去留。中國形式上有些地方有,比如廠長離任審計,但廠長離任審計分成了兩次,離任者做的是一次,很漂亮,但是接任廠長就要重新審計一次,他就從嚴審計,肯定是審計出很多問題。這種做兩次審計,本身就是不行的,應該是接任者、離任者,要一起做一次非常嚴的審計才可以,但中國的制度就是漏洞很多。

記者:所以說審計的多麼嚴格,用處也不是太大,關鍵是要在事前防範於未然是不是?

何清蓮:中國一黨專制是個根源,因為它沒有別的政治勢力監督它,就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監督機制,我覺得中國的審計工作只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是:我知道發生了什麼。至於發生了以後怎麼樣糾正,怎麼樣防止下次再發生類似的問題,中國現在缺乏這樣的制度建設。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銀員工挪用巨款潛逃被捕
安徽貪官挪公款豪賭 輸光萬餘農民活命錢
討論:小官何以能大貪
大量興建運輸網成為滋養中共官員腐敗的溫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