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劇烈天氣預報挑戰 提高掌握時效為努力目標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四日電)這幾天梅雨鋒面帶來大量降雨,部分地區傳出災情,台灣中央氣象局雖然預報了豪雨,卻遭批評預報太晚,雨量預估也不精準。其實劇烈天氣一直是氣象預報一大挑戰,氣象局近幾年也設法克服,未來以提高掌握天氣變動時效、多設測站作為努力目標。

面對外界批評,氣象局雖認為批評的不客觀,但仍虛心接受,氣象局也了解,民眾希望能在最快時間,得到最新的氣象消息。

氣象局中短期天氣預報可以掌握七天以內的天氣,精準度還算高,但像龍捲風、大雷雨、冰雹、突變強風等,就屬於突變的劇烈天氣系統,因天氣系統範圍小,且多在短時間內形成,通常在系統形成前幾小時甚至形成後,才觀察得到。

以五月十二日的大豪雨為例,原本氣象局在一週天氣預報時,認為北部天氣雖不穩定,但應屬午後雷陣雨天氣型態,不過,在當天清晨,氣象局觀測到旺盛的對流雲系將移到北部上空,大約六時就發布豪雨特報。

即使氣象局發布豪雨特報時間,比實際發生豪雨時提早約四小時,但對多數民眾是前一天晚上收聽或收看隔日氣象預報的習慣,顯然很多人未能在第一時間,獲知天氣有劇烈變化的消息。

氣象局觀測天氣主要透過地面觀測、高空觀測、氣象雷達及衛星,其中降雨資訊靠分布在台北五分山、花蓮、墾丁及台南七股的氣象雷達觀測,利用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偵測雲中的雨滴,再經由回波取得的資訊,計算可能降雨量。

氣象局對降雨的分級是以天為單位,累積雨量達到五十毫米稱為大雨,達到一百三十毫米是豪雨,達到二百毫米是大豪雨,超過三百五十毫米稱為超大毫雨。

五月十二日當天,氣象局最早是發布豪雨特報,不過,後來新竹在二個多小時內就下了超過二百毫米,氣象局隨後改發大豪雨特報,究竟新竹為什麼會突然下這麼多雨,氣象局也很難解釋。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坦承,在劇烈天氣預報上,的確還有難以克服的瓶頸,不過,現階段氣象局使用的氣象預報儀器,幾乎是與美國先進國家同步,在科學儀器未能有更新突破前,未來只有提高民眾掌握天氣變動的時效,雖經由簡訊告知媒體,未來除了媒體應該還可再努力透過其他快速管道傳遞。

至於降雨量的預測,氣象局從雷達得到的資訊後研判,一般只能做到機率預報,因雷達偵測到的訊息是涵蓋大範圍,單一地點的降雨情況,也就是氣象局所稱的小尺度天氣預報,現階段氣象局也難掌握,但氣象局希望未來透過以多設觀測站方式,彌補目前小尺度天氣預報的盲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