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盼外資青睞 有助籌資提升競爭力

標籤: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

(中央社記者胡薏文台北二十二日電)MSCI 調高台股權重,外資持續加碼台股,標的偏重大型權值股,對於中小型績優股,受限於資訊未能充分流通,外資雖有意投資,但仍「只聞樓梯響」,中小型企業也期盼外資青睞,有助於籌資,提升競爭力。

以台灣電子業龍頭鴻海為例,外資持續加碼,對鴻海的持股比重提高到53%,和鴻海相似,同樣從連接器起家,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弟弟郭台強創設的正崴,雖然也繳出每年業績成長50%以上的佳績,但外資的持股比重僅有2成。

在台灣設立據點的外資券商,進出資金部位龐大,以往偏好權值股,且認為各產業龍頭,相對較具競爭優勢,不過自從港商里昂發掘切入太陽能電池領域的茂迪,前景看好,造就茂迪成為台股股王,外資也開始將投資標的轉向中小型績優股,尤其是擁有獨特利基,成長力道遠高於大型權值股。

正崴指出,從去年底開始,的確開始接到外資券商研究員要求拜訪、以及詢問公司業績的電話,外資研究員也透露,有意將投資標的轉進中小型績優股,不過也擔心中小型股股本較小,要進行部位調節時,恐造成流動性風險,更重要的是,對外資來說,中小型股的資訊相對不足,都使得外資在投資中小型股時,採取相對保守的態度。

台灣的電子業進入微利時代,但零組件廠商的毛利率大多仍可維持在2成左右水準,和組裝廠商的「保五(5%)」相較,獲利率與成長性普遍優於大型權值股。但零組件廠多屬於中小型企業,對處於成長期的企業來說,無論擴充生產設備或強化研發,籌資需求也更加殷切,廠商進行上市櫃掛牌的目的大多也是為了便於籌資,有助於公司成長,提高競爭力。

但台股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平均成交量持續萎縮,融資餘額已經降至2000億元以下,散戶退場觀望,市場交易多以法人為主,其中外資更是法人中的主力部隊,因外資仍以加碼大型權值股為主,中小型股的成交量萎縮的更明顯,原本希望藉由上市櫃掛牌,提高公司能見度,透過股市交易流通股票,利於籌資的中小型上市櫃公司,面對目前的成交情況,都感到無奈。

和正崴類似,同樣成功切入電子零組件利基市場的中小型績優股,今年每股獲利仍將上看5元以上的公司,在台北股市中並不難找,例如信邦、瑞傳等,以目前股價來看,即使本益比在8倍以下,但還是難獲法人青睞。

個股的交易活絡情況與股價通常與企業未來進行籌資的難易度有密切關係,交易活絡、股價推升到合理的本益比,只要確定公司未來前景與展望為正向,當然比較容易吸引外資等法人進場。但業者指出,以目前的台股資訊公開揭露方式來看,即使公司願意適時揭露營運績效與展望,但受限語言的隔閡、資訊傳播無法全面擴及國際市場,除非有心的外資法人主動持續關注,否則效果有限。

外資持續加碼台股,大部分的績優權值股持股比重都已達到5成以上,轉向關注中小型績優股將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從茂迪的例子來看,只要有少數一、二家的外資「慧眼識英雄」,台北股市中,今年或未來每股獲利有機會賺到20元的以上的公司其實並不難找。只要能夠打通資訊國際化透明化的任督二脈,台股不難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像「茂迪」的好公司。

對處於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來說,如果能在籌資時,適時獲得資金活水挹注,成長的速度加快,也將廠商的能見度,從台灣市場上迅速推到國際市場上,獲得外資法人肯定後,對於獲得國際大廠訂單,也有相輔相成的效果。當更多擁有利基的台灣中小企業,都能站上國際舞台,成為國際大廠的協力伙伴,整體台灣競爭力自然更上層樓。



相關新聞
民進黨立委點名國泰金控等企業  未盡社會責任
經濟全球化、奴工、中國監獄及勞教所
台中商銀變天 中纖入主
台政院3利多 創24萬工作機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