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人大戰戛納 華語電影獲獎記錄

標籤:

【大紀元5月23日訊】(中華網5月22日報導)導演篇:

  陳凱歌——中國的唯一一支金棕櫚

  說到中國電影人与戛納電影節的糾葛,陳凱歌無疑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88年,法蘭西的記者們為諷刺陳凱歌的參賽影片《孩子王》艱深晦澀,居然自主為影片頒了個“金鬧鐘獎”(以便叫醒熟睡于電影院的觀眾)。此番執手賢內助陳紅,12分鐘展映超級魔幻史詩巨片《無極》的陳凱歌導演,被問及那段往事時大度、謙虛的一笑置之,不知令多少法國媒體掩面遮羞,自嘆當年的無理取鬧—— 但法國人漫不經心、吊儿郎當的玩笑之舉,卻讓中國影迷記住了戛納電影節,也算立了一功。

  陳凱歌是目前國內唯一一位曾斬獲金棕櫚大獎的導演。從《孩子王》到《邊走邊唱》再到《霸王別姬》,始終鍥而不舍的陳導終于在93年揚眉吐气。《霸王別姬》力壓奧斯卡級作品《鋼琴課》,終奪桂冠。然而其后的參展影片卻令人大跌眼鏡——《風月》惡評如潮;《荊軻刺秦王》獲得的美術設計獎,多少有犒慰勞選手德嫌疑。總之,老陳未能在此全身而退多少有些遺憾,因此,《和你在一起》沒有主動對戛納投怀送抱,讓他百口莫辯,究竟是不是對戛納信心不足。

  侯孝賢——悲情城市,戲夢人生

  侯孝賢是代表我國台灣電影界的巨匠,早在1989年便以《悲情城市》震惊歐洲,其長鏡頭的使用,被世界電影人廣泛稱道——本屆戛納的評委會大獎得主大師吉姆-賈木許甚至謙稱自己是侯孝賢的學生,其影響可見一斑。

  遺憾的是93年的《戲夢人生》面對強敵《鋼琴課》、《霸王別姬》,僅獲評委會獎,而這竟成為侯孝賢在戛納獲獎歷程的終點。此后的4次遠征,《好男好女》、《再見南國》、《海上花》、《千禧曼波》均鎩羽而歸,戛納也因此成為侯老師的“悲情城市”。

  王小帥——“第六代”的戛納形象代言人

  94年《冬春的日子》獲希腊塞索斯尼克電影節金亞力山大獎,并于次年入選英國BBC評出電影史上100部代表作;01年《17歲的單車》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今年的《孔雀》亦奪此獎)。因此,不同于賈樟柯的《逍遙游》、婁燁的《紫蝴蝶》,本屆戛納電影節上,王小帥的《青紅》著實有些令評委們不敢怠慢的架勢。

  侯孝賢大師10几年的戛納歷程,也不過一紙評委會獎,因此王小帥今年初戰戛納的戰績雖不算碩果累累,也足以“沒事偷著樂”了。相比多年來只開花不結果的王家衛老師、沒拿獎卻評獎的楊德昌老師,“第六代”唯一在此地有所建樹的王小帥實在是幸運儿——沒實力自然拿不到獎,而運气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演員篇:

  鞏俐——戛納第一亞洲女星

  章子怡在戛納登場几面竟引發記者爆棚,險些將她從輪船上擠下去。几天后,她成為第一位參加國際慈善酒會的亞洲女影星,又過兩天,章子怡頒發了第58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編劇獎——以至于,法國權威媒體《LeMonde》評价她是“第二個鞏俐”。

  鞏俐穩坐中國女星第一把交椅的事實,在她缺席戛納的情況下,再次經西方媒體印證。迄今為止,她是中國去戛納參賽的影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女主角,《菊豆》、《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霸王別姬》、《刺秦》5次的紀錄至今無人打破。97年,鞏俐更出任了戛納電影節的評委。盡管論演技,早該作影后的鞏俐至今不曾問鼎戛納后冠,但來日方長,年齡在浪漫的戛納從來不是問題。何況,法國人民早已將每年5月欣賞鞏俐的華美旗袍作為一种時尚習慣了。

  葛优——笑星的演技派證書

  94年的《活著》讓葛优一舉成名天下聞,而此前,他不過是國內流行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里,擅長插科打諢的“冬寶”。即使曾出鏡于馳名國際的《霸王別姬》,戲份不多的袁四爺依然沒讓哪家海外媒體記憶猶新。因此,《活著》對于葛优而言的价值,遠遠大于老謀子——戛納封帝堪稱是這位笑匠表演事業上從“恐龍”轉型為“孔雀”的里程碑,是對其精湛演技的中肯評定。

  可惜,此后的葛优并為專注于演技的磨礪,反而在馮氏賀歲片中越陷越深,迷醉于令全國人民年終一笑的快感里不能自拔。無法否認葛优多年來一成不變的搞笑為觀眾帶來的一成不變的樂趣,但對于有著《活著》里那樣卓越演技的他來說,不斷重复熟悉的老套路,确實是大屏幕的資源浪費。別忘了——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最好的時光》上映 侯孝賢保證“看了睡不著”
戛納開慈善酒會 莎朗斯通性感亮相
《最好的時光》終于亮相 戛納迎來“侯孝賢”日
韓國導演洪尚秀新作 《電影故事》戛納首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