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人大战戛纳 华语电影获奖记录

标签:

【大纪元5月23日讯】(中华网5月22日报导)导演篇:

  陈凯歌——中国的唯一一支金棕榈

  说到中国电影人与戛纳电影节的纠葛,陈凯歌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88年,法兰西的记者们为讽刺陈凯歌的参赛影片《孩子王》艰深晦涩,居然自主为影片颁了个“金闹钟奖”(以便叫醒熟睡于电影院的观众)。此番执手贤内助陈红,12分钟展映超级魔幻史诗巨片《无极》的陈凯歌导演,被问及那段往事时大度、谦虚的一笑置之,不知令多少法国媒体掩面遮羞,自叹当年的无理取闹—— 但法国人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玩笑之举,却让中国影迷记住了戛纳电影节,也算立了一功。

  陈凯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位曾斩获金棕榈大奖的导演。从《孩子王》到《边走边唱》再到《霸王别姬》,始终锲而不舍的陈导终于在93年扬眉吐气。《霸王别姬》力压奥斯卡级作品《钢琴课》,终夺桂冠。然而其后的参展影片却令人大跌眼镜——《风月》恶评如潮;《荆轲刺秦王》获得的美术设计奖,多少有犒慰劳选手德嫌疑。总之,老陈未能在此全身而退多少有些遗憾,因此,《和你在一起》没有主动对戛纳投怀送抱,让他百口莫辩,究竟是不是对戛纳信心不足。

  侯孝贤——悲情城市,戏梦人生

  侯孝贤是代表我国台湾电影界的巨匠,早在1989年便以《悲情城市》震惊欧洲,其长镜头的使用,被世界电影人广泛称道——本届戛纳的评委会大奖得主大师吉姆-贾木许甚至谦称自己是侯孝贤的学生,其影响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93年的《戏梦人生》面对强敌《钢琴课》、《霸王别姬》,仅获评委会奖,而这竟成为侯孝贤在戛纳获奖历程的终点。此后的4次远征,《好男好女》、《再见南国》、《海上花》、《千禧曼波》均铩羽而归,戛纳也因此成为侯老师的“悲情城市”。

  王小帅——“第六代”的戛纳形象代言人

  94年《冬春的日子》获希腊塞索斯尼克电影节金亚力山大奖,并于次年入选英国BBC评出电影史上100部代表作;01年《17岁的单车》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今年的《孔雀》亦夺此奖)。因此,不同于贾樟柯的《逍遥游》、娄烨的《紫蝴蝶》,本届戛纳电影节上,王小帅的《青红》着实有些令评委们不敢怠慢的架势。

  侯孝贤大师10几年的戛纳历程,也不过一纸评委会奖,因此王小帅今年初战戛纳的战绩虽不算硕果累累,也足以“没事偷着乐”了。相比多年来只开花不结果的王家卫老师、没拿奖却评奖的杨德昌老师,“第六代”唯一在此地有所建树的王小帅实在是幸运儿——没实力自然拿不到奖,而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演员篇:

  巩俐——戛纳第一亚洲女星

  章子怡在戛纳登场几面竟引发记者爆棚,险些将她从轮船上挤下去。几天后,她成为第一位参加国际慈善酒会的亚洲女影星,又过两天,章子怡颁发了第58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以至于,法国权威媒体《LeMonde》评价她是“第二个巩俐”。

  巩俐稳坐中国女星第一把交椅的事实,在她缺席戛纳的情况下,再次经西方媒体印证。迄今为止,她是中国去戛纳参赛的影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女主角,《菊豆》、《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霸王别姬》、《刺秦》5次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97年,巩俐更出任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委。尽管论演技,早该作影后的巩俐至今不曾问鼎戛纳后冠,但来日方长,年龄在浪漫的戛纳从来不是问题。何况,法国人民早已将每年5月欣赏巩俐的华美旗袍作为一种时尚习惯了。

  葛优——笑星的演技派证书

  94年的《活着》让葛优一举成名天下闻,而此前,他不过是国内流行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擅长插科打诨的“冬宝”。即使曾出镜于驰名国际的《霸王别姬》,戏份不多的袁四爷依然没让哪家海外媒体记忆犹新。因此,《活着》对于葛优而言的价值,远远大于老谋子——戛纳封帝堪称是这位笑匠表演事业上从“恐龙”转型为“孔雀”的里程碑,是对其精湛演技的中肯评定。

  可惜,此后的葛优并为专注于演技的磨砺,反而在冯氏贺岁片中越陷越深,迷醉于令全国人民年终一笑的快感里不能自拔。无法否认葛优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搞笑为观众带来的一成不变的乐趣,但对于有着《活着》里那样卓越演技的他来说,不断重复熟悉的老套路,确实是大屏幕的资源浪费。别忘了——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最好的时光》上映 侯孝贤保证“看了睡不着”
戛纳开慈善酒会 莎朗斯通性感亮相
《最好的时光》终于亮相 戛纳迎来“侯孝贤”日
韩国导演洪尚秀新作 《电影故事》戛纳首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