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休耕農田種能源作物 農業新領域 環保又經濟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二十九日電)管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生效,發展再生能源成為趨勢。利用農林植物、有機廢棄物等轉換為電與熱的生質能具有相當發展潛力,農業部門利用休耕農田大力推展能源作物,不但讓農業能成為生質能體系的基礎,也為農業開創新領域,發展經濟更兼顧環保。

  生質能屬於再生能源的一種,主要由生物產生的有機物質,例如農林植物、沼氣、廢棄物等透過轉換獲得電與熱的可用能源;生質能技術較成熟,加上兼顧環保與經濟效益,成為目前廣泛使用的再生能源之一。

  事實上,生質能不僅是能源部門的議題,與農業也有密切關係。能源作物是生質能的原料之一,能源作物種類眾多,以生產酒精及生質柴油為主,酒精作物以糖質及澱粉類作物為主,例如甘蔗、甜菜、甘藷等;生質柴油作物則為高油份含量植物,包括大豆、向日葵、油菜籽、油桐等。

  至於生質柴油則利用油料作物為料源,經過搾油及轉化技術而成,國外發展生質柴油行之有年。近年來,台灣投入開發,仍屬起步階段,去年生質柴油示範系統在嘉義民雄工業區商轉,利用油脂含量高的能源作物為料源,經過搾油及轉化技術,生產低污染且可供車輛使用的油品。

  台灣具有發展生質柴油等生質能的空間,由於台灣稻米產業正處調整階段,每年有23萬公頃休耕農田種植綠肥作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評估認為,如果這些龐大的休耕農地能充分利用,發展生質能能源作物生產與應用體系,將可提高農業「綠色產值」。

  農委會考量台灣氣候條件、現有栽培制度及休耕農地利用後,評估適合台灣種植的能源作物,現階段規劃在北中南三地共90公頃休耕農田,種植向日葵、大豆及油菜等三種油料能源作物,支援生質柴油發展,加入推動生質能的行列。

  農委會主任委員李金龍指出,植物是將太陽能、水及二氧化碳轉化為生質能極佳的有機體,其他化學製成的生產效率難以比擬,推廣能源作物發展生質能,不僅可促進生質能發展,更可提升休耕農田的附加價值,也可美化農村景觀,農業可與環境、經濟產業結合、共存共榮。  

  農委會表示,休耕農地如果能種植能源作物,雖然不敢向農民保證會賺大錢,但有助增進農民收益,也可提升農地利用效益。

  經濟部能源局長葉惠青也認為,生質能,尤其是生質柴油,是成熟技術、具有經濟效益,有市場化的基礎,值得期待;不過,料源的穩定是生質能發展的基礎,農業部門如果能與能源部門合作,提供能源作物,對生質能發展將有很大助益,可以說是能源、農業與環保部門共贏。

  雖然生質柴油具有多項優點,但不可否認,發展過程中仍面臨瓶頸。生質柴油須依賴能源作物原料穩定供應,以及經過採集種子、搾油及轉化技術,生產成本偏高,尚難替代傳統柴油。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徐瑞鐘認為,高成本、法規、原料供應、民眾接受度,都是推動生質柴油的挑戰,須有效因應。

  美國黃豆協會認為,台灣推廣生質柴油,短期應建立推動方向及共識,由政府帶動使用潔淨能源,並訂定長期發展本土能源作物的計畫,並建立民眾環保觀念及提高接受度,才有利推廣。

  農委會與能源局經過多次討論決定,農業部門將評估利用休耕農地政策及適合種植的能源作物種類;能源局則負責彙整協調評估成本效益及整體推動計畫,期盼建立從生產端到市場端妥善推動機制。

以往農業給人的印象僅限於供應糧食,但進一步提供資源參與開發再生能源,不僅有助紓解休耕農地問題,還可支援能源開發,這對幾乎全部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具有多方面助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