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若垮台 亞洲國家重創

標籤:

【大紀元5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人民幣升值」再度成為近來國際社會當紅議題,對於台灣等亞洲國家而言,人民幣升值或許有其正面的效益,可降低因為人民幣匯率固定不動,所導致的貿易不公平競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中國內部經濟過熱、金融逾放比居高不下、房地產不斷被炒熱、人民幣升值可能引發中國的「經濟硬著陸」、「資產泡沫破滅」,換言之,與中國具有高度的經貿依賴,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屆時都將遭到中國牽連而導致經濟衰退之虞,因此,絕對不能輕忽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影響。

日前市場盛傳中國將趁「五一勞動節」長假期來調高人民幣匯率,但事後證明又是再一次「狼來了」的升值預期;外資機構高盛證券最近也提出,5月18日人民幣可能會升值的預測,但結果如何,很快就可以檢驗。無論人民幣究竟何時調整,就種種的跡象顯示,有關人民幣的固定匯率改採彈性並調整升值,國際社會對中國壓力日益遽增,其中以美國態勢最為強硬。

根據統計,過去5年間,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從2000年的838億美元,擴大到2004年的1620億美元,若累計5年的貿易逆差總額,則超過5560億美元;因此,美國不斷在公開場合或國際會議上大聲疾呼,要求中國政府須進行人民幣匯率制度之改革。

除了國際社會的壓力,中國本身內部的經濟問題,也牽動人民幣升值問題,中國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高達9.5%,遠高於官方設定全年8%目標,顯示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並未獲得預期效果,許多外資機構主張並認為,「以人民幣升值來抑制過熱經濟,才是治本之道。」

至於人民幣升值對於台灣經濟的影響,國內經濟學者多認為有其正面效應,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指出,如果人民幣還是不升值,卻任憑新台幣、日圓、韓元等亞洲貨幣繼續升值,這會造成出口貿易競爭條件的高度不公平,讓中國獨享匯率所帶來價格競爭的好處,他強調:「人民幣沒有不升的理由」。

台灣經濟研究院二所所長龔明鑫也持相同看法,更認為現在台灣電子下游產業外移中國情況嚴重,如果從分散市場風險的角度,人民幣升值後,可減緩台灣企業西進中國的熱度,對台灣經濟發展,無異是一種正面效應。

除了「出口貿易競爭公平性」與「減緩台商西進中國熱潮」,對亞洲股市來說,也可能帶來正面助益,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許振明表示,當人民幣升值時,會吸引更多國際熱錢加速流向亞洲各國,對於亞洲主要國家如日本、南韓、台灣等地的股市,將產生助漲的效應。

但是,還有一項必須觀察的重大變數,長期而言,若人民幣升值引發中國的經濟硬著陸或資產泡沫破滅,如此一來,亞洲主要國家的經濟衰退,均難以倖免。首先,鑑諸日本過去大幅升值的歷史,中國現今也存在相同問題,整體經濟熱度高燒不退,國際輿論頻頻施壓人民幣升值,在升值預期心理作用下,造成國際熱錢大舉湧入。

目前中國1年期存款利率為2.25%,處在一個歷史偏低水位,去年通貨膨脹率為3.9%,進而導致「負實質利率」的產生,這樣的結果,導致資金持續流向高風險的房地產市場,以追求更高的報酬,也推升房市炒熱、資產泡沫化隱約形成。

此外,中國金融體系仍未健全,健全貨幣市場亦未建立,若人民幣升值衝擊中國出口企業與海外投資,不利銀行貸款之回收,銀行逾期放款增加,中國金融市場可能會進而嚴重失控,屆時,中國經濟硬著陸就會出現。

許振明認為,在中國目前這樣的經濟環境下,非常讓人憂心,一旦人民幣升值後,若中國政府處理不當,不排除有機會步上1980年代末期,日本資產泡沫化的後塵,「這不僅對於中國內部經濟產生重大傷害,更會波及與其經貿往來密切的國家。」因為目前亞洲主要國家,均高度利用中國過剩和廉價勞動力來從事生產,投資中國比重與雙邊貿易皆顯著增加,換言之,「一旦中國經濟垮台,這些大舉在中國市場投資的國家,都將受到牽連。」

舉台灣為例,去年台灣出口中國與香港總為638.4億美元,佔整體出口總值的36.7%,若人民幣升值並引爆中國經濟硬著陸或資產泡沫化,都會使得台灣出口巨幅衰退,這不僅衝擊台灣經濟,中國的台商企業更將深受其害。

相關新聞
中共海測船進入台灣經濟海域被驅逐
印尼總統會晤美高官兩國關係升溫
經濟學人譏:中國圖以熊貓換台灣
紐時提警語 中國崛起 美應調整政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