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環球報專文探討華府與北京關係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二日專電)波士頓環球報十二日刊出一篇專文指出,布希政府始終視中國為威脅,至少是潛在的威脅;不過,雖然,最近美國官員頻頻對中國問題提出示警,若據此論斷美國對中政策的改變,似乎仍言之過早。

  這篇以「中國症候群」(China Syndrome)為題的專文指出,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上週日在新加坡舉行的一項會議中指出,中國不但是騙子,同時也是一個威脅。他引用即將公佈的美國防部年度軍事報告,指出「中國軍事支出遠高於中共官員所公開承認的數字,高居全球第三位,在亞洲更是無人能出其右」,「問題是目前並無任何國家能威脅中國,中國軍費年年高漲又所為何來?」

  這項談話反映出華府近月來對中國的憤怒與不滿。華府承受來自美國商業界及國會兩黨議員壓力,所以對於中國刻意低估人民幣幣值、阻礙外國商品進口及無法保護智慧產財權這些問題,批判日苛。此外,今年二月中央情報局局長葛斯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曾表示:「北京軍事現代化及建軍程度已造成台海軍事平衡向中國傾斜。」就阻止歐盟解除對中軍售禁令方面,美國更是卯足全力。據了解,即將公佈的國防部年度軍事報告對中國軍事威脅一事,遣辭用字將更形露骨。

  專文引述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分析專文,指出「由於伊拉克及中東問題不再是華府唯一的關切焦點,「中國威脅論」目前已成為決策當局、國會議員及職業外交官最常提出討論的問題,其熱烈程度是二00一年以來之最。」

  布希政府在四年半初前掌政時即對中國疑心重重。對多數人而言,現在的情況只不過回歸先前的舊況。然而,真實情況有那麼嚴重嗎?幾位知名學者及分析家認為不宜過度解讀近月來所發生的事件。他們表示,即令布希政府當下有意重拾過去所採行的對抗政策,也必須重估其著力點,部分原因是美國至今仍深陷於伊拉克及阿富汗的問題,此外,比起四年前,中國在實質上更能構成對美國之挑戰。

  布魯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專家歐漢龍認為:「中國目前已經重要到讓你不得不予以正視的地步。」前美國國務院政策分析司司長、目前是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之李察.哈斯亦認為,目前美國政府對中國政策轉向,事實上只是反映長期以來的爭辯結果。他指出,「布希政府內部對中國存有多種不同看法,而將中國視為是威脅或至少是潛在的威脅者之看法,一直都存在著。」

  專文指出,自布希總統就任之初,持中國威脅論者一直是政府內部的主流,布希在二000年競選總統時,曾強力抨擊中國並質疑柯林頓總統視中國為「戰略夥伴」的做法;他認為,事實上中國應被視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

  二00一年爆發的九一一事件讓美國開啟了反恐戰爭,一年後為了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爭取對伊拉克決議案之通過,美國政府開始以更甚於盟國的地位對待中國,而布希總統也成為歷年來首位在一年內兩度造訪中國的元首,並邀請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到布希在德州的私人莊園作客。兩國間重啟軍方高層交流與對話。在中國的堅持下,美國國務院甚至將新疆維吾爾分離主義者列為恐怖份子。

  根據歐漢龍及哈斯的說法,九一一事件及對伊戰事讓美國政府內部溫和人士,例如前國務卿鮑爾等人,所主張的宜與中國進一步交往的論點略佔上風;不過,在布希連任之後,隨著鮑爾等人去職,倫斯斐等鷹派人士又重新回到主流。但是,據海軍戰爭學院亞太事務專家約那登.波那克的觀察,布希總統本人似並未對他們加以力挺,「因為他知道目前美國仍須仰仗中國」。

  專文分析,在解除北韓核武問題上應可看出布希的態度。不少專家認為,近期美國升高對中國的批評,部分也是因為中國無意向北韓施壓。波那克指出,一旦重開談判,而且能獲致實質進展,美國對中國的評價也會大大不同。他表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目前處於高度不確定,根本上是受到許多並非相互關連的事件交互影響,例如人民幣幣值問題及北韓問題。

  哈斯表示,不論近期有多少因素影響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中國是崛起中的大國」卻是不爭的。曾寫過兩本有關中國專書,包括近著「火神:布希內閣成員史探」的孟捷慕也同意,目前要論斷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是否有轉變,似乎仍言之過早。不過,他也留意到目前布希政府內部頻頻對中國問題提出示警的作法。

  孟捷慕分析,顯然美國已瞭解到,當前中國的問題較多年前棘手得多。單單從傳統軍事與外交層面著眼,美國一直是從台灣問題的角度切入來看待它對中國的政策,包括如何保護台灣主權而不致引起中國軍事反應;不過,雖然台灣問題仍相當關鍵,美國所關切的焦點卻一直在轉變。

  他指出,美國政府正在反思:一旦中國國力強大到其他東亞地區國家都不得不向它臣服時,就連美國傳統盟邦南韓等都開始向中國靠攏,不論是軍事、外交或經濟方面,屆時美國將如何因應?

  美國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約翰.密爾斯海姆相信,目前日、韓兩國對於中國崛起之後,美國能否繼續維持它在這個地區的地位,都感到焦慮不安。他同時預測,短期內美中兩國關係尚不致有太大變化,因為中東問題目前仍是美國政府關切的重心。他指出,「美國短期內仍會把焦點放在中東,無暇顧及亞洲及歐洲」。不過,他也同意他專家的看法,認為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內容仍不明朗,「部份原因是目前仍為時過早,中國仍處於崛起的初步階段,有點類似一八八二年而非一九一二年的德國。」

  哈斯表示:「歷史經驗顯示,崛起中的大國極易與當前的強權發生衝突,情況有點像地理上某一大板塊與另一大版塊發生擠壓,衝突勢將在所難免,甚至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940612

相關新聞
【專訪】徐文立抗議抓捕民主黨成員
李鼎:傳播《九評》臺灣民衆有福份
連戰登陸 蔣孝嚴北京燒鞭炮
北京六成已婚男性  體重超標易發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