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歐領袖須對新憲公投失敗深切反省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六日專電)最新一期經濟學人說,法國與荷蘭民眾以高票數公投反對歐盟新憲法,傳達的重要訊息是,歐洲民眾對被政治菁英掌控的歐盟極為不滿,由於新憲需要二十五個會員國一致通過,新憲付諸施行幾乎是不可能。經濟學人認為,歐洲領袖們必須對法、荷的公投結果深切反省並記取教訓。

經濟學人指出,歐洲領袖要記取的第一個教訓是,一九五七年羅馬條約為歐盟勾勒的前景中有名的句子「建立更密切的聯盟」,已經結束。歐盟應該下放權力,不再「聯邦集權」,少數核心國家集權的政治模式,不能再繼續存在。

第二個教訓是,歐盟會員國應有更多的主控權,由基層政府做決定,讓歐盟成為輔助角色的原則落實。對於各會員國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一律尊重他們的選擇,例如英國希望維持目前的工作小時及工作保障政策,應該繼續下去;至於法國傾向進一步保障就業者,就應該放手去做,不被約束。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將自己的政策強壓其他會員國遵行。

第三個重要教訓是,歐盟必須積極採取行動帶動歐洲經濟成長,並降低失業率。法國與荷蘭選民在公投選舉反對新憲,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國內經濟蕭條,失業率居高不下感到不滿的一種宣洩。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委員會(OECD)的統計,歐盟國家中以法國和德國的失業率最高,都逼近百分之十,義大利約百分之八。

經濟學人認為,要整頓經濟別無他法,就是進行經濟改革並進一步自由化,包括英國、愛爾蘭、北歐國家都是功的案例。

最後一個歐洲領袖要記取的教訓是,所有的改革不能「從上而下」,由委員會或歐洲央行自己決定,再要求會員國接受,必須由各國領袖依據國內民意及需要提列重要的議題。

經濟學人分析,法、荷公投反對歐盟新憲可能導致歐洲領袖反對歐盟接受新會員,不僅預定今年十月展開的土耳其入會會談可能被取消,連等候兩年的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都可能被拒於門外。

去年五月歐盟十個會員國為歐盟的邊境帶來平靜,促進經濟繁榮,同時為傳統的歐洲社會引進迫切需要的多元化經濟面貌,根據這個邏輯,土耳其納入歐盟後將有助化解西方與回教世界的緊張關係。

相關新聞
民意與政黨 不選同一邊
歐盟領袖努力挽救"瀕危"歐洲憲法
歐憲陷危機  美歐矢言繼續在國際問題緊密團結
盧森堡總理揚言 如果歐盟憲法遭否決將辭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