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急診爆滿 醫師:分送制度應調整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二日電)在台灣民眾普遍對基層醫療品質缺乏信心、愛上大醫院看病的心態影響下,大型醫學中心的急診人潮已愈見擁擠,更造成因患者太多沒病床可躺的怪現象。醫師呼籲,現行病患可自行選擇送醫地點的急診分送制度,應作調整。

根據台灣衛生署歷年的統計,高雄縣的急診病人,有近七成集中在高雄長庚醫院;即使是醫療資源相對佔優勢的台北市,急診也主要集中在馬偕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新光醫院及台大醫院,這四家醫院的急診人數,便佔了四成以上。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部主任陳日昌表示,這種急診病人集中在大型醫學中心的擁擠情形,近幾年來不但沒有獲得改善,反有越來越惡化的趨勢,而且幾乎成為北、中、南各地醫學中心的常態。

以林口長庚醫院為例,急診室原本規劃的最佳服務、處理容量為五十至六十名病患,但目前每天湧進至少一百五十到二百名的急診病患,造成不少病患沒有病床可躺,只能躺在走廊或大廳,甚至連癌症病患都得排上約一個禮拜,才能等到床位。

陳日昌指出,台灣就醫便利,加上民眾可自由選擇緊急醫療的後送地點,是造成大醫院急診室天天爆滿的主要原因,且在過度迷信大醫院醫療品質的心態帶動下,讓原本進多少、便該出多少的急診室,演變成現在只進不出的怪現象。

他建議,要解決大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問題,台灣政府應該從兩方面著手,在前端救護車分送病患時,便應作適度的資源分配,以減少民眾一味往大醫院擠的情形,而後端的轉診制度也要儘速落實,讓病人不會不管大病、小病都往急診跑,而能就近在居家範圍三十分鐘內的醫療院所,進行適當的診治。

相關新聞
醫師開錯藥 五歲童中毒
沙灘排球與木瓜牛奶
冒痘痘亂貼撒隆巴斯  更慘
戒菸光靠意志力  成功機率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