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死無葬身之地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7月21日訊】(BBC中文网特約撰稿人江迅7月20日報導)在許多外人眼中,香港人居住的雖是彈丸之地,但還是人間“天堂”、地上“樂園”。不過,香港人活著時,往往為一套住房打工數十年,為居住空間奮斗一輩子,千空住所是不少香港人的夢想。如今活著的香港人,竟還要擔心自己人生路一旦走到盡,會死無葬身之地。

香港人死無葬身之地?

此話并非聳人听聞。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周一嶽如是說﹕“將來香港人很可能死無葬身之地,我也很關注這問題。”葬身之地在哪里?這成了近一個時期香港人的熱門話題之一,香港人紛紛詰責﹕“政府啊,你們應該听听尸體怎么說。”

長年來,死去的香港人,1/10被土葬,9/10被火化。香港土地資源有限,規划控制收緊。政府的政策就是鼓勵火葬,決定不再建土葬墳場。死者火化后,骨灰被裝入骨灰盒,再將骨灰盒放入一格一格的骨灰盒壁龕上的靈位存放,然而,當地居民又都反對在自己居所附近新建靈灰安置場所

有資料顯示,香港每年3万多人死亡,2004年死了3.7万,其中84%實行火葬,16%則實行土葬。不過,香港僅有2000多死者家屬,成功買到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提供的靈灰龕位,華人永遠墳場龕位尚有万余個,此外就選擇其它私人或宗教地安葬。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管理的6個骨灰安置所,有13.8万個靈灰龕位,早在2005年3月就已全部售罄。

如此而言,香港人面對“可能死無葬身之地”的窘境,也就不難理解,他們擔心自己“百年歸老”后,會安居何處了。

“尸迭尸”

目前,政府管理的火葬場有32個,僅20個正常運作。城中港人几乎都沒進過殮房。密封的冷凍房間里,燈光幽暗詭异;潮濕的空气里,充溢著一股刺鼻的气味。刺激香港人神經的是,2005年7月初,有人向香港傳媒報料,西環域多利亞和九龍紅磡的政府公眾殮房,合共8間停尸房及腐尸房,因空間有限,尸體架上的格子已占滿尸體,許多尸體只能放在流淌著血水的地上。于是,常常發生“尸迭尸”現象﹕一具具被尸袋或帆布袋包裹的尸體,像一袋袋垃圾般被迭起,不少尸身外露,有的死者手上還系著醫院的病人手帶,有的腳部外露,有的上半身裸露。傳媒公開了拍攝的圖片,真讓香港人震惊和傷感。

沒有生命的尸體,也承載過活生生的靈魂,被人擁吻過、戀慕過。如今木頭般僵硬,被棄于地上,受另一群尸體壓迫著。活著的人目睹此情此景,能不安嗎?

香港人就這么“死無葬身之地”。据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有至少4万香港家庭打算在未來10年移居中國大陸,當然,這是今天的調查,10年內回中國大陸定居的實際人數肯定會增加,難道香港人死后也只能“移居”了?

為确保香港人的人生之路走到盡頭而有安身之地。政府官員說,他們正在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多個火葬場正在改建,一批新火化爐不久會啟用,10年內增建11万個骨灰龕。政府采取措施鼓勵民眾使用目前使用率極低的紀念花園。當下,香港有8個紀念花園,讓死者親屬撒骨灰。不過,啟用5年總共才100個死者的骨灰撒在這里。据悉,政府會在歌連臣角的紀念花園,推行試驗計划,美化該處環境,豎立紀念碑,刻上先人名字。

香港人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維。喜新不厭舊的香港人,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死后“紀念花園”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病情無好轉 林志玲擬搭SOS返台治療
深圳一物流公司 百名員工與保安衝突
聾啞扒竊黨肆虐深圳
香港迪士尼首期規模小  要求擴建恐要等八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