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明﹕抗戰勝利之痛

張光明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7月6日訊】編者﹕張光明將軍是68年前(1937年) 參加過八一四首次大規模對日空戰的抗日英雄﹐在那次戰鬥中﹐他是打下第一架敵機的功臣。張光明將軍現居美國洛杉磯﹐本文是他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所寫。

沒有過去﹐何來現在﹖
不知過去﹐就看不見未來。

抗戰勝利﹐今屆60週年﹐緬懷中國八年艱苦的抗戰勝利﹐感慨萬千。在抗日及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以慘重犧牲換來的勝利﹐誠屬可貴﹐但中國亦飽嘗了同盟國亦敵亦友的痛苦教訓。

抗戰期間﹐獲得有限的「援助」﹐是援助者為自身利益而援助﹐並非為正義而援助。並且列強有不約而合同一謀略﹕「不讓中國統一﹐永遠處於分裂狀態﹐而便於控制中國﹐予求予取﹐竊取中國利益。」

茲將亦敵亦友沉痛歷史﹐扼要縷述之。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西安事變

張學良在西安剿共不利。蔣介石委員長於十月中旬﹐由南京飛赴河南洛陽﹐目的督師剿共。空軍第四大隊奉命亦隨之進駐洛陽﹐當時我是二十二中隊飛行員。(大隊長高志航﹐二二中隊長黃光漢﹐副隊長賴名湯﹐分隊長欒以琴和鄭少愚)張學良與楊虎城﹐被毛澤東﹑周恩來統戰﹐違反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誘蔣赴西安﹐於十二月十二日﹐發動兵諫事件。十三日空軍第四大隊出動攻擊渭南車站及軍隊﹐同時空軍洛陽分校主任王叔銘﹐派教官蔡錫昌﹐駕飛機赴臨潼﹐冒險迫降著陸﹐營救蔣委員長﹐未果而被俘。

由軍紀解讀﹐劫持統帥就是兵變。在兵變險惡的狀況下﹑生死交關的危情下﹐蔣介石竟然在短期脫險﹐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由張學良護送飛返洛陽﹐恢復自由﹐爾後領導起對日抗戰。這種情勢的急速轉變﹐與蘇聯的史達林有關。

在當時蘇聯史達林﹐在歐洲已強烈感受到德國對蘇聯的強大威脅﹐也恐懼日本由中國東北的進攻。如形勢發展到腹背受敵的狀態﹐蘇聯則面臨敗亡境地。史達林在戰略決策上﹐必須支持蔣介石領導中國抗日﹐擋住日本對蘇聯的威脅﹐集中力量對付德國。

西安事件中﹐如蔣介石身遭不測。在史達林的心目中﹐張學良與毛澤東均非領導抗日之人。為蘇聯利益計﹐而必須平息西安事變﹐支持蔣介石抗日。

史達林這一決策﹐平息了西安事變﹐軍援蔣介石抗日﹐免除了蘇聯腹背受敵﹐也救活了困居延安的中國共產黨。

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開羅會議

一九四三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中華民國主席蔣介石﹐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議。當時英美先歐後亞策略上﹐先集中軍力﹐打擊意大利投降後的德國。借重蔣介石﹐在東方繼續抗日﹐拖住日本在太平洋上﹐無力侵略擴張﹐免除英美聯軍有東西兩面作戰之苦。有充裕時間集中兵力﹐先行擊潰德軍﹐然後轉移兵力﹐再收拾日本。

在開羅會議上﹐英美承諾援助中國軍隊裝備與軍需補給﹐並歸還日本所佔領的中國土地。嗣後將承諾的援華軍事裝備﹐大部分轉給蘇聯。

蔣介石仍堅守開羅會議﹐三大盟國團結作戰之承諾。統領中國軍民在中國戰區﹐與日軍拼鬥﹐拋頭顱灑熱血﹐死傷軍民三千餘萬﹐拖住日本百萬大軍﹐無法脫身﹑轉移戰場。英美聯軍得能集中全力擊潰德軍﹐方取得歐洲戰場勝利。蔣介石統領中國軍民浴血抗日﹐對二戰的勝利有不可歿滅的貢獻。

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雅爾達會議

盟軍於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在諾曼第登陸成功後﹐德軍節節失利﹐顯露敗象。美國即欲轉移部份兵力進攻日本。英美邀蘇聯舉行雅爾達會議﹐要求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協同攻日。蘇聯趁機要求在中國權益和外蒙古獨立。同盟國的英美﹐竟然允訂出賣中國的密約﹐令人錐心泣血﹐匪夷所思。

蘇聯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前夕﹐進兵中國東北﹐未費一兵一卒﹐而獲得日本投降後的利益﹐大量物資與工業設備及軍事武器。隨後將大批軍事武器與投降的偽滿軍隊﹐交給中國共產黨林彪。因而迅速膨脹了中國共產黨叛亂的力量﹐擴大了中國戰後的內亂﹐中國失去戰後復員與重建國家的機會﹐也使國府退到臺灣。

這些歷歷史實﹐世人可清楚看到世態的炎涼﹑國際無道義的面貌。

令蔣介石情何以堪﹗

令中國人又情何以堪﹗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