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理博覽會重現過去5年科學季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七日電)「2005探索物理博覽會」在北中南各地辦得如火如荼,行政院國科會見機不可失,立刻使用重新整修好的一樓展場,重現過去五年科學週的展覽內容,而且這個週末還有好玩的「抽基因」活動,小朋友動手鑑定自己的基因,可以讓小朋友們儘情的享受科學的樂趣。

國科會從2000年起每年選定一項科學性議題辦理「科學週」活動。2000年是「認識地震」、2001年為「人與波」、2002年「基因、生命科學、生物技術」、2003年的「水水台灣:永續台灣的挑戰-河川與海洋」、以及2004年的「形」,每年參與科學週的民眾非常熱烈。

從今年起,為配合學生及民眾的需求,將活動期間延長為整個暑假,並更名為「科學季」。國科會特別將科技大樓一樓的展場重新裝修,選擇「2000-2004年科學週」內容做為新展場的首場展覽。

國科會主委吳茂昆表示,這項展覽原本只是靜態的展示,但經過各方建議,不但決定週末全天開放,而且增加多媒體播放設施、動手做的儀器、動態展示等。這個週末首先登場的是和生命科學有關的實驗,小朋友可以自己取樣,看看自己的雙螺旋DNA長的樣子。

過去五年的科學週展示將於九月底結束,十月份將換上「三個科學園區」的主題展示,吳茂昆說,科學園區對台灣的經濟貢獻非常大,這些高科技廠商的尖端發明中有許多是和民眾生活有關的科學知識值得推廣給民眾。

國科會科學教育處長林福來表示,國科會非常希望藉展覽的機會將逐漸淡忘或忽略,卻攸關民眾生存的重要議題,如水資源、環保、生態等再次重現在國人面前,以喚起民眾對這些問題的重視。例如地震的成因,如何防止與補強建築震害;另外還有腦波是如何產生?而記憶又是怎麼回事?2001年的「人與波」將完整呈現,也將會分析最熱門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與無線藍芽。

  2002年的「基因、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可以認識生命領域的相關內容,例如美容聖品膠原蛋白、養身食品蜂膠、幹細胞等。2003年的「水水台灣」則說明世界有那些水問題、什麼是溫室效應、它如何讓全球增溫?也將引領深入了解桃園的埤塘生態環境。2004年的「形」則走進台灣的建築世界,分析台灣的代表性建築的「形」的變化,欣賞其中的建築之美。

相關新聞
張榮恭:胡錦濤對台策  守住○八拖過一○
衛武營十月舉辦第三屆台灣設計博覽會
陳水扁盼台灣為人類造就下一個愛因斯坦
台自然科博館配合物理博覽會  推出轉轉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