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傑:俄中演習籍反恐之名行制台之實

標籤:

【大紀元8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十九日專電) 俄中最近實施「和平使命-2005」聯合軍事演習引起各方注目,中華民國駐俄代表陳榮傑在莫斯科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此次俄中舉行聯合軍演,中國想冠以「反恐維和」之名,但本質上,無法改變軍事演習的事實。

  他認為,此次演習雖具有區域性格,但不至改變台海局勢;惟有關各造應該知所節制,以免升高地區的緊張。

  陳榮傑說,在中國剛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歐盟稍早也討論是否解除對中國軍售禁令之際,中俄兩國聯合軍演,就時機而言,並非得宜。此次軍演定位,似乎北京想把台灣放進「恐怖主義」、「分離主義」的框架,並預演進攻台灣;此在中國對台政策而言,應係重要的一步。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您個人如何看待此次軍事演習?
答:俄國與中國於2001年簽訂「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後,確立雙邊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法律基礎,進行全方位的合作關係;其中尤以軍事合作的強化,包括軍售、軍事科技的移轉以及最近的聯合軍事演習,引起國際社會、特別是亞太地區國家的關切。

 問:外傳此次演習有對台灣的針對性,您的看法如何?
  答:此次演習的劇本,雖定位為「反恐維和」以及「對抗激進主義者」,但模擬情境卻為「族裔衝突問題」,而且出動戰略轟炸機,動員海軍陸戰隊進行登陸作戰演習,配備反潛軍艦參與。

  上述情境,使人聯想到中國想藉由山東海域的演習,提高對台海衝突的應對能力;也使人聯想中國亟欲將其海軍的行動區域擴大到臨近日本的海域,似有向美、日示警之意。這種演習的劇本與地點的選擇難免對於「針對性」的聯想賦予若干合理性。

 問:俄中演習雙方的利益與期待為何?
答:一、對俄國而言,俄國有意藉此演習宣示俄國在此一地區的存在,特別在前蘇聯地區連續發生「顏色革命」的時刻;證諸俄國原先建議在新疆或中亞舉行,事實上又邀請「上海合作組織」各國國防部長觀察,可見俄國自始有此宣示性的意圖。

二、一般認為,俄國有意藉機展示若干武器,特別是圖式(T-22 M3;T-95MS)戰略性長程轟炸機以及改良型的Su-27SM戰鬥轟炸機,藉以為俄國軍售中國製造有利條件。然而對中國而言,可藉由軍演加強與俄國的雙邊關係,提高台海衝突的戰備能力,提高中國在中亞的軍事影響力以及儲備與俄國協同作戰的經驗。

 問:俄羅斯各界對俄中演習反應如何?
  答:儘管俄國國防部長一再宣示,此一演習旨在反恐,無關第三者,更無關台灣。但多家新聞媒體指稱,此一演習不啻挑戰美國、日本與台灣;此間「商人報」直接指稱演習係針對台灣。有人認為,俄國拒絕將演習地點選在台海附近,顯然俄國不願見到此一演習被中國利用,當作向台灣施壓的工具。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認為,此一演習以維和及反恐為藉口,缺乏合理基礎。演習的命題由「族裔」開始,某國向鄰國請求「維持秩序」,加上軍艦、戰略空軍,甚至不許他國接近「維和地點」,這些命題使台灣感到憂心。有人認為,此一演習增加中俄互動模式,使中國覺得軍隊也是一種不錯的示威方式。所以綜合各方看法,俄羅斯內部對此次俄中軍演存在爭議。

相關新聞
最有力反恐武器:旅遊者的藐視 ?
澳擬加強反恐法律 警察將具更大權力
俄羅斯參加俄中演習部隊出發
美軍方首次起草國內反恐計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