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盈:偶像劇中的商品符號

子盈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8月3日訊】日劇、韓劇、台式偶像劇等娛樂產業所創造的收益除了正常的收視與廣告收益外,還有附加而來的商品熱賣,例如早期木村拓哉主演之「戀愛世代」中的蒂芬妮水晶蘋果、日本改編自網路小說的電影「電車男」中的HERMES 「Chaine d’ancre platina」對杯、「冬季戀歌」中的北極星項鍊、「藍色生死戀」中的俊熙與恩熙對杯、「流星花園」中的流星項鍊等等。

觀察這股源自日本偶像劇的商品符號化趨勢,可以發現現今偶像劇中的戲劇元素都充分地被「符號化」,從服裝、道具、演員到場景都被徹底包裝,強調並且負載著劇中的感人情境與意義,這也導致了近年來娛樂產業中,總愛讓男女主角使用或配戴一些小東西,進行所謂的置入式行銷,其概念便是要將商品及其代表的概念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入劇情中,而這股風潮更隨著網路交易、拍賣網站的興起,而愈發擴大。

觀察這股消費風潮背後的本質,可以發現消費者對商品符號意義的重視程度遠高於基本功能的需求。根據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看法,現代的工業、商業與財政資本主義乃是一種「合理性的」經濟活動形式,物質條件並非資本主義發展的充分條件,而是必要條件,更重要的一項要件是「文化因素」,生產與消費的經濟活動可看成發生在一個文化脈絡中;要成為現代資本主義下的消費者,就必須學習一套特定的文化象徵與價值,人們在經由社會化所產生的慾望,控制了現代消費的走向。因此,象徵意義影響了現代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並且傳遞了某種意義;暗示消費者本人當時想成為那一種人,而人們透過消費模式中的符號使用,能夠建構自我、認同感,並在自身所處之社會脈絡中建立自我意象(self image)。

隨著資本主義的持續擴張,廣告以及其他大眾媒介更扮演起在特定文化脈絡下、賦予商品意義的重要角色,使用各式各樣的符號象徵來代表商品,刺激人們陷入無窮無盡的「消費慾望」當中。加之後現代社會中的消費行為在於追求差異,於是業者經常將流動的符號意義填入商品的非功能面上,塑造消費者的想像空間與購買慾望。這樣的趨勢顯示,物品在符號化之後所具有的象徵意義,其價值已大大超越了物品本身的使用價值,如何成為具有差異性的符號價值成為廠商的行銷重點。

由於符號象徵意義在現代消費社會中越來越重要,偶像劇便扮演了傳達符號的重要角色,這點對青少年這個族群而言更為重要。青少年在追隨流行文化時,通常會藉著外顯的、流行文化的符號、肖像,來傳達出自我認同;加上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快速,使得青少年零用錢增加、打工機會增多,因而消費能力大增,對於現在的台灣青少年來說,消費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不再只是單純為了滿足需求而產生的行為。在這樣一個消費主義至上的社會情境脈絡下,台灣青少年在消費偶像劇相關商品時,若單單以責備或不理解的角度觀看青少年族群,不是十分恰當的。對他們而言,這樣的消費有時是為了獲取同儕間的認同,有時是自我意象的表徵。不論是廠商或是父母,去了解各項商品背後的符號意涵,將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野熊闖入加州民宅 偷走一包Oreo餅乾
狗狗幣原型日本柴犬過世 全球粉絲痛心哀悼
組圖:2024搞笑寵物攝影獎入圍作品欣賞
紅尾鵟的家 以公路攝像機杆為巢十年之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