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枝:貿易救濟措施在國際經貿中爭議多

標籤:

【大紀元8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三十日電)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陳添枝今天表示,貿易救濟問題在國際經貿關係中有許多爭議;東亞國家因為有共同貿易立國背景,對於貿易規則的制定與運用特別敏感;但他認為,國家內部改革比敲開已開發國家市場更重要。

中經院與世界貿易組織 (WTO)今天舉行「貿易救濟:東亞觀點」研討會,邀請台、日、韓及歐美等14位在貿易救濟領域方面的經濟與法律專家出席。陳添枝發表研究心得。

陳添枝指出,「貿易救濟」問題一直是多邊貿易規則談判重點,經過多年磋商,國際對於自由貿易公平原則,以及違反此原則可採行的反制行為,已達成共識。但這不代表國際貿易間的許多糾紛以及報復行為將從此歸於平靜。

他說,實際上,各國對各種貿易救濟措施運用 (傾銷-反傾銷、補貼-平衡稅以及防衛措施 )仍然有許多爭議,以致於有關貿易救濟已成為 WTO爭端解決最多受理案。

他表示,由近來紡織品市場開放,各受害國紛紛祭出反制措施,可見貿易救濟相關問題是國際經貿關係中波濤洶湧的課題。另外,下一波的 WTO回合談判重點之一「服務貿易市場開放」也將面臨同樣挑戰。

陳添枝認為,WTO 成立後,其實多數開發中國家都是搭便車,雖然有獲利,但很少有國家經濟成長程度可以進入已開發國家;大部分國家都在意「市場開放」程度,但他認為,一個國家內部經濟制度、貿易政策改革比一味狂敲已開發國家市場大門更重要。

他強調,大多數國家在洽簽貿易協定時,優先對象都是高所得、大國、有大市場潛力的國家,不見得有利於小國,例如很少國家想與非洲國家洽簽,所以,若一國內部經濟不先改革,提供更多誘因讓已開發國家重視,靠貿易救濟措施畢竟還有不少爭議。

相關新聞
中共倒查30年追繳稅 分析:大量民企或倒閉
中國房價加速下滑 新房價跌幅創10年來最快
用高科技假裝工作 富國銀行解僱十餘名員工
美國超越中國成東盟最大出口目的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