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水泥生產成本走高 台商獲利縮水

標籤:

【大紀元8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戴海茜台北七日電)2004 年3月起中國大陸實施宏觀調控,衝擊內需產業,導致房地產與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成長率皆大幅下降,預估今年水泥淨出口仍持續擴大;此外,上游能源價格攀升,也將使得水泥生產成本走高,不僅當地許多企業經營虧損甚至歇業關廠,也使台商獲利蒙上縮水陰影。

中國大陸為全球第一大水泥生產國,水泥產量佔全球產量比重44%,2004年水泥產量達9.7億噸,市場預估,今年水泥產量將逾10億噸,創下歷史新高。

2004年3月中國大陸實施宏觀調控,循序漸進計劃性的執行政策,包括整頓及關閉小型水泥廠,並調整國內水泥產業結構與提高優質水泥比重,中國當局為與國際水泥市場接軌,也積極推動新型乾法水泥與注重環保問題。

在中國當局積極推動新型乾法水泥下,2001年至2004年新型乾法水泥產量成長速度連續4年超越水泥總產量的成長速度,根據台經院資料顯示,2004年中國大陸新型乾法旋窯水泥產量佔水泥總產量比重31.21%,2005年第一季比重已達32%,預期未來新型乾法水泥產量佔水泥總產量的比重將節節攀升,預估2010年時新型乾法水泥產量佔總產量達到70%以上。

近年來為中國大陸新型乾法發展的黃金時期,各大水泥集團藉此次政府對產業進行整頓之際,大力興建新型乾法生產線,增加本身水泥市場競爭力,優化水泥產業結構,新型乾法水泥產量僅佔總產總三分之一,仍有三分之二的水泥仍為落後的立窯、舊小旋窯等。

根據台經院進出口統計資料庫顯示,2004年中國大陸水泥出口量為704.43萬噸,進口量為266.94萬噸,淨出口437萬噸,為2003年的1.5倍,主要受中國大陸宏觀調控政策影響,房地產與建築業固定投資下降,導致內需與消費量成長力道減緩,水泥出口大幅成長,進口成長幅度小幅回落,預計2005年中國大陸水泥淨出口將持續增加。

2004年中國大陸水泥進口主要國家為日本、台灣、香港、巴拿馬、美國、法國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日本進口量為233.1萬噸,成長率10.75%,佔總進口量比重80%,台灣進口量23.8萬噸,僅日本的十分之一。

2004年中國大陸水泥出口主要國家為南韓、美國、台灣、香港、阿拉伯、安哥拉等,南韓、美國、台灣出口量分別為225.6萬噸、196萬噸、9.75萬噸,佔總出口比重分別為32. 03%、27.83%、9.75%,共佔總出口比重70%左右,預計2005年水泥出口量將突破1000萬噸。

2004年整體水泥平均價格由去年5-6月後逐月下降,中國大陸主要水泥品種平均價格,每噸由年初人民幣341.72元下滑至去年底人民幣321.14元,全年平均價格為每噸人民幣332.8元。

中國大陸水泥產業的佈局依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而異,所以各地區的水泥價格變動亦有所不同,依水泥需求最大的三個市場包括長江三角洲(上海、寧波)、北京、珠江三角洲(廣州)。

整體而言,中國當局積極落實的新型乾法水泥在水泥需求逐漸回穩下,有相當大發展,惟上游能源價格持續攀升,使水泥生產成本不斷走高,加上實施宏觀調控,固定資產投資與房地產成長速度減緩,導致對水泥的需求亦跟著趨緩,水泥業者在面對雙重壓力下,不僅使得當地許多企業經營虧損甚至歇業關廠,也使台商獲利蒙上縮水陰影。

相關新聞
指導女兒寫童詩〈2〉放開想像力
又一學生跳樓 北大三月內三學生墜亡
【專欄】范英著:北大學生接連跳樓誰之罪?
兩岸三地傾力打造:張睿恩《比誰都勇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