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非情人專屬

標籤:

【大紀元8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宋惠綜合報導)今年的8月11日正值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 在中國民間傳統中,這一天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好日子。 其實,七夕除了牛郎織女淒美絕倫的愛情傳說外, 因此傳說而產生的許多民俗活動,文學、戲曲等,也使得七夕的浪漫有多樣性,非情人專屬。

七夕和情人節的關連

七夕的傳說中有一個版本說,牛郎和織女兩人情投意合、互相愛慕,以至荒廢了各自原本的工作: 織女忘了織布,牛郎也不看好牛群。 導致玉皇大帝龍顏大怒降旨他們每年只能在農曆七月七日晚上見面。 因為一年只能見一次面,於是那天幾乎都會下著毛毛雨,象徵兩人的淚水。 愛情的浪漫使得人們將七夕焦點集中在情人被迫分隔兩地,久久才能相逢哪種淒美絕倫的場景。 其實, 從這個傳說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人「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任的態度」十分看重,也許我們的老祖宗在告誡年輕人談戀愛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呢!

失傳的民俗活動

因為七夕引伸出許多的民俗活動,因為時代的演進,有許多已經失傳了。現在讓我們回憶一下一些特殊的民俗活動。

「乞巧」的活動

從前的女孩子因為希望像織女一樣擁有一雙能做衣服鞋襪、繡花織布的巧手,而有了「乞巧」的活動。 就是在每年七月初六的晚上,家有十五六歲的女孩,先在院子裡供上瓜果和一大碗清水。 然後在初七的正午,把一根繡花針輕輕的放在水面上,看太陽光照在碗底的針影像什麼。如果影子像花、鳥、剪刀,就是乞討到了。如果影子像槌子、棍子,就表示沒乞討到。 現在因為滿街都是成衣、皮鞋,現在的女孩子不用那麼辛苦織布,「乞巧」的活動也就不再流行了。

民俗專家王作楫談到老北京七夕節的民俗時說, 北京有一種叫「浮針試巧」的習俗。「就是在白天把一盆水放在陽光下暴曬,等水面起了一層水膜之後,再讓女孩子拿幾根針放在上面,這幾根針會形成不同形狀的圖案,不同的圖案象徵著女孩子是不是心靈手巧。」

北京在七夕節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民俗形式叫「蛛網乞巧」。讓女孩子捉住一隻蜘蛛,關在一個盆裡一夜。第二天早上,這只蜘蛛會在盆裡結網,如果這蛛網是圓形的,那就說明這個女孩是個「巧姑娘」。」

現在,「浮針試巧」和「蛛網乞巧」這些民俗已經不流行了,很多人可能連聽說都沒聽說過。

七夕豐富中國文學的浪漫

中國文學中的七夕始終和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相連。 據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小舒表示,在西周時期的《詩.小雅.大東》中就已經有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雛形’鷁M文中只是就這兩顆星的名稱生發的聯想,但這一聯想正是後來牛郎織女傳說的催發劑。在漢代的《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則第一次表露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此後百姓通過不同方式不斷豐富了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

隨著「七夕」故事的流傳和影響不斷擴大,曹丕、杜牧、李清照、秦觀等很多古詩詞名家在作品中,都借「七夕」表達了愛情的主題。如曹丕在《燕歌行》中寫道:「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杜牧在《七夕》中寫道「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崔顥《七夕》中的「仙裙玉珮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皆是文學中的經典佳作。

王教授強調說,「很多文人也創作過有關七夕的文學作品,但他們都是仿製民間歌謠。雖然描寫的是天上的生活,但其實是地上生活的折射。」

兩岸的七夕大不同

據了解,在中國大陸今年以七夕為主題的活動非常少,群眾能參與的民俗活動則幾乎沒有。 僅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七夕」圖書專架從8月10日開始,持續五天展出百餘種與愛情有關的中外圖書。和西方情人節那種熱鬧的商業活動相比,這個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的節日顯得落寞,似乎被人們遺忘了。

但是,台灣的七夕則有多樣的表現形式:如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有「愛在鵲橋相會時」,主辦單位搭起鵲橋,以空中煙火,街頭藝人表演等現代方式慶祝情人相會的歡樂氣氛;台南府城則有七夕國際藝術節活動,活動標榜七夕不只是情人專屬的活動, 因此活動還包括「做16歲轉大人」鑽桌腳、過七星娘媽亭、穿七彩狀元服等有趣的古禮;台北縣平溪鄉以放天燈和音樂會慶祝情人節;高雄有名的愛河也將舉辦音樂會慶祝情人節。 在台灣,七夕的活動因為政府和民間團體舉辦的活動比西方情人節只有商業的熱鬧更多了一份中國味。@

鑽桌腳, 著狀元裝是府城16歲轉大人的古禮之一(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港古坑商圈結盟山海結親  邀您同享浪漫情
嘉義縣海誓山盟愛的列車啟動
七夕相約23.5度
「2005府城七夕國際藝術節」開鑼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