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伸賢:雨水將是新興水資源主流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十五日電)為期兩天的「2005東亞雨水利用國際研討會」今天下午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開幕,東南亞各國水利專家齊聚一堂,發表論文分享並切磋治水心得,南下主持揭幕式的經濟部水利署署長陳伸賢致詞說,雨水將成為新興水資源的開發主流。

「「2005東亞雨水利用國際研討會」十五日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開幕,東南亞各國水利專家齊聚一堂,分享並切磋治水心得。 //中央社


陳伸賢指出,過去水庫已普遍開發,未來若要再開發傳統水資源,需負擔很高的成本,也會遭受民眾反彈,他小時候見鄰居拿桶子接雨水就是一種使用水資源的方式,隨著節水科技進步,雨水再利用遂成為重要的新興水資源。

他說,雨水再利用勢必成為將來水資源開發的主流,而這次會議將是台灣雨水資源利用的里程碑。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長陳瑞鈴指出,世界各國為了節約能源,紛紛推行環保的「綠建築」,新建的建築只要符合「生物多樣性」、「綠化」、「基地保水」、「日常節能」、「CO2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污水及垃圾」九項指標其中四項,就可以取得標章,取得標章的建築將可節電、節水百分之二十。

陳瑞鈴說,1999年政府推行綠建築標章以來,已經有七百多棟綠建築,總計這些綠建築的每年省水量,相當於七個石岡水庫,每年也省下新台幣兩億元的電費,台灣更是世界唯一由政府訂定政策推動的國家,也是全世界綠建築密度最高的國家,近年建築業界更颳起綠建築風潮,環保、健康、節約儼然成為綠建築的主要特色。

陳伸賢指出,近年全球氣候異常,各國淹水乾旱的機率跟著升高,根據聯合國資料顯示,全球有二十億的人口無水可用,台灣雖然年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各國平均值的二點六倍,卻因降雨的時空分佈不均,使得台灣人每人每年分配量僅有世界平均值的六分之一,因此雨水再利用非常重要,台北市立動物園就利用雨水回收,每年節省四百萬元的水費。

他又說,水是生活生存所必需,地球百分之七十被水覆蓋,但是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點五是鹹水,再扣掉在南北極冰冠及土壤深層的水,人類可用的水只有百分之零點零零七,聯合國更預測,2050年將僅剩百分之五十八的國家可充足供水。

高雄市政府秘書長郝建生說,四年前颱風造成高雄百分之八十的地區淹水,市府近年致力於排水溝渠建設,污水的節水已達到約百分之八十,目前市府每年編列二十億元預算,資源運用將是未來建設的重要主軸,未來民間污水處理廠完成,預料將提高污水處理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