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電話及通訊軟體 改變千面人犯罪型態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9月18日報導】新世代科技犯罪省思系列專題之四(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十八日電)新興的網路電話、電腦即時通訊軟體,由於監控困難,已漸成犯罪新工具,檢警發現,近來幾起疑似「千面人」案件,歹徒就是利用即時通訊軟體,做為發送恐嚇信件及聯繫被害人工具,使千面人恐嚇型態產生質變,成為另一種恐嚇詐欺犯罪,而網路通訊已漸成監聽死角則是其中關鍵。

檢警分析,國內的網路電話軟體約有一百多種,現在使用最普遍的是Skype通信軟體,由於軟體下載及通話均為免費,只需有可供電腦上網處即可「講到爽」,目前在各國網路族群中,這類軟體已漸取代傳統電話。

熟悉電腦犯罪的前法務部檢察官葉奇鑫表示,Skype等這類新興通信軟體帶來通信便利,但這些軟體的加密模組卻很難被破解,國內治安機關目前還無法監聽,越來越多國內外犯罪案例也顯示,Skype已成為各國警察辦案面臨的新挑戰。

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張紹斌表示,Skype這類網路電話利用的是網際網路,點對點發話過程中有無數電子「封包」在網路主機上流通,姑不論攔截這些封包猶如大海撈針 (因為根本不知哪些封包是犯罪通話),截到了也不一定有用,因為封包本身還有加密,這是監聽困難的主因。

張紹斌說,有法必有破,與其說這些網路電話無法被監聽,正確來說應該是技術過於龐大、辦案成本過高,難符辦案效率,短期內犯罪集團利用網路電話做為犯罪聯繫工具確實令治安單位束手無策,不過,國內檢警已在尋求反制之道,只是細節暫不能公布。

檢警發現,除恐嚇詐騙集團最近開始將腦筋動到Skype上之外,近來幾樁向勒索化妝品、食品的疑似「千面人」,也是利用數位相機、hotmail及網路電話做為犯罪恐嚇工具,他們將恐嚇信、照片以電郵方式寄達,再用網路電話向廠商恐嚇勒索,打一次電話後即銷聲匿跡。

檢警認為,隨著電腦科技興起,千面人犯罪漸與恐嚇詐欺合流,就是小額恐嚇 (一次僅勒索新台幣五萬元、十萬元)、亂槍打鳥,與傳統千面人案不同,雖說犯罪者就是賭那十中取一或百中取一的取贖金機率,但對治安機關來說不啻疲於奔命。

除網路電話難以監聽外,由於像是hotmail等部分電子郵件是外國伺服器,外商並無義務要協助台灣檢警辦案而提供相關資料,就算提供,有時也因曠日廢時而影響辦案時效,加上網路電話在國內屬第二類電信業務,目前各家規格不同,如skype等新的網路電話技術不斷出現,令檢警防不慎防。

不過,葉奇鑫表示,隨著Skype未來將被其他較具規模的網路公司收購,為維護商譽,相關安全機制日後應會更加落實,而包括法務部檢察司、刑事局等單位也建議,若國內能比照美國FBI作法,在各家業者開發出新的通信系統時,在申請許可及執照時,都先保證提供治安單位監聽或調閱電磁紀錄,應可彌補類似犯罪的偵防漏洞。

相關新聞
花王遭恐嚇下毒案  新店警分局偵辦中
網路電話市場兵家必爭  微軟收購Teleo
網路電話市場火熱 微軟搶買Teleo
微軟進軍網路電話 市場將重新洗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