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空氣含致癌物 遠超歐美標準

標籤:

【大紀元9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二十一日電)香港環境保護署委託理工大學進行一項全面性的汽車廢氣排放研究,首次量度可吸入人體肺部的懸浮粒子(PM)2.5,結果發現在進行測試的七個監察地點中,六個地點的濃度均超過美國環保局的標準,最多超出3.4倍。

這次是環保署首次委託大學研究汽車廢氣排放下的污染物,研究在二00三年進行,分別於夏季(五月至九月)及秋冬季(十一月至翌年二月),量度香港多個地點的汽車廢氣排放物及濃度。結果顯示,柴油車是多種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包括致癌物碳氫化合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多環芳烴、PM2.5及氮氧化物。

研究結果顯示,在七個監察站之中,六個站的懸浮粒子濃度均遠超美國標準,其中城門隧道南行管道的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288微克,較美國環保局空氣質素標準65微克高出3.4倍。

明報今天在報導中引述負責研究的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教授李順誠分析,該監測站對車輛在停車時排放的廢氣量遠較行走時多,亦反映了不同的路邊環境,污染程度有所不同。

李順誠說,這份報告對政府制訂未來改善空氣污染的措施甚為重要。

中文大學社區及家庭醫學系教授黃子惠亦批評,香港環保法例及標準均嚴重過時,環保署掩耳盜鈴,害怕將PM2.5納入空氣質素指標後,污染指數超標情況將大增,因此一直逃避更嚴謹的標準。

黃子惠指出,PM2.5主要由未能燃燒的燃料造成,當中含多種化學物質,不少更是致癌物質如苯,加上PM2. 5體積細小,可直接穿越人體呼吸系統的毛髮或黏膜,直接進入肺部,因此「殺傷力」較大。

國際間早有共識,直徑只有2.5微米以下的懸浮粒子,可直達人體肺部深處而影響健康。過去曾有學術研究發現,香港的PM2.5成分中,約三成是酸性的硫酸鹽,酸度平均只有ph0.25,等於一杯檸檬汁。硫酸鹽由二氧化硫轉化而成,主要來源為燃煤電廠或柴油車。

相關新聞
成功山彈藥庫爆炸後 環保署:空氣對人體無害
全球最高戶外觀景台 16日正式開放
中秋 到101戶外觀景台攬月
圖片新聞:港多處空氣污染達甚高水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