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輿論對中國加強互聯網管制反應

標籤: ,

【大紀元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安妮報導) 2005年9月27日美國之音中文廣播中指出:中國政府頒布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受到法國媒體和輿論的廣泛關注,總部設在巴黎的記者無國界組織對中共不斷縮小言論自由空間的做法予以強烈譴責。法國輿論認為,新規定顯示中共專制政權對正在形成當中的中國市民社會的畏懼。

記者無國界:恐嚇網絡使用者

記者無國界組織9月26號發表聲明,譴責中共不斷縮小中國公民言論自由空間的反文明作法。聲明表示,新規定出台意圖不在規範網絡使用,而是要對網絡使用者施加恐嚇。

費加羅報:公眾辯論空間萎縮

法國《費加羅報》在一篇相關報導中,援引法國幽默藝術家雷昂崗比翁對獨裁專制的詼諧定義,即「所有非強制性的都應被禁止」來暗示中國當權者的思維模式。文章指出,中國的意識形態官員正夢想將這一模式用於因特網管制。今後只有經過新聞檢查的剪刀修理過的新聞才會出現在一億中國網民的電腦屏幕上。

文章指出,北京政權在用10年時間成功地將中國因特網與世界隔離,將民主思想擋在防火牆外之後,開始對國內新聞信息傳播實施整頓,嚐試集中控制。文章指出,中國政府加強新聞檢查的結果是使敢於直言的記者被監禁,使報紙內容乏味,使公眾辯論空間萎縮。

白夏:胡溫新政矛盾大

法國政治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白夏在就中國頒布互聯網新法規接受記者採訪時,對中國強化網上新聞信息監控的背景作出分析。

白夏說:「中國政府從2005年開始縮小言論自由空間,也許恰恰是因為言論自由空間在中國迅速拓展,因特網最近幾年在中國發揮了重大作用。現在,在中國城市 鄉村存在各種各樣的衝突,每次衝突發生後都能被因特網披露,引發眾多網上爭論,知識份子、普通市民、農民都加入了爭論。

「這些爭論對 地方政府形成很大壓力,他們當然對因特網大為不滿。不過這裡存在一個矛盾,就是胡溫新政一直說要關心弱勢群體。關心弱勢群體的情況,最起碼應瞭解弱勢群體 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可能從基層官僚體制那裏得來,你需要通過公民社會為你提供這些資料。所以,胡溫的矛盾就在這裡,一方面希望瞭解衝突的根源,另方面又不 願網上爭論威脅國家穩定。」

白夏:政府企圖依法制人

白夏表示,新法規將新聞控制範圍明顯擴大,顯示政府依法制人的企圖。

白夏說:「現在中共強調依法治國,但他對法治的概念與眾不同,他認為法律有用,那麼他就把法律管轄的範圍擴大到無限,這樣他就可依法鎮壓異議人士。這就說明中共所講的依法治國完全不是真正依法治國,不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

中國出現公民社會

《費加羅報》在9月27號的相關報導中指出,中國政府頒布的11項網絡信息傳播禁令充份暴露當局面對市民社會崛起的危機感,而市民社會正通過新技術、新思想的交流逐漸走向成熟和獨立。

白夏表示,新一輪言論控制措施顯示中國政府已意識到公民社會正在形成,老百姓對公民權的意識正在覺醒,政府試圖延長這一覺醒過程。中國政府認為,只要控制言論自由、遊行結社自由,就能有效控制中國百姓對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削弱社會不穩定因素。

白夏表示,雖然中共頒布的法規看似嚴厲可怕,但他懷疑法規實施的成效,因為中國網民的數量及發表網評的速度都很難使網絡警察能夠有效實施全面控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越網公開賽 盧彥勳 晉級第二輪
法專家籲將漢語列歐盟外語能力檢驗準則
《國際股市》日、中股下挫 菲股上揚
法各界討論是否對性犯罪累犯施化學藥物治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