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漁民喊冤疑中國貨魚目混珠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綜合報導〕香港驗出疑似台灣養殖石斑魚含有孔雀石綠,全台養殖業者都喊冤,懷疑是中國、印尼等國為了搶得好價錢而魚目混珠。不過,有業者爆料,仍有極少數人偷偷違規使用殺菌效果好、價錢相對便宜的孔雀石綠。

台漁業署統計,台灣石斑魚年產量達一萬兩千五百一十二公噸,主要產區分布在南部,去年出口至香港的數量達三百七十五公噸,今年一至七月出口至香港的數量則有一百三十三公噸,不過據養殖業者私下估計,台灣每年透過走私銷到香港的石斑魚超過三千公噸。

南部幾個主要養殖業者和縣府都強調產品沒問題。

高雄永安鄉公所強調,縣府農業局在永安設有魚病檢疫所,對於魚塭用藥管制甚嚴,不致發生違法情事。

業者強調,台灣輸出的青斑魚都是正常報關,因此要追查台灣銷往香港的青斑魚流向,並不困難,既然香港是在市場上檢驗青斑魚,應該也可回溯追查出青斑魚的真正來源。

熟悉石斑養殖產業的業者說,台灣養殖石斑外銷香港與中國已有數年之久,外銷香港貨源多半來自屏東地區魚塭,每年農曆過年前一至二個月的需求最大,平時約每週一趟船次,過年前有時兩週跑三趟船次。

業者說,台灣南部養殖條件得天獨厚,加上技術純熟,在石斑養殖方面遠遠超過中國,近年來確實有部分業者投資中國養殖石斑,但品質與台灣產品相距甚遠。

高縣不願具名的養殖業者指出,儘管絕大多數養殖業者守規矩,不會使用違禁藥品,但因為孔雀石綠殺菌效果好,價錢相對便宜,仍有極少數人偷偷使用。

前永安鄉漁會資深專員蘇有甲則認為,民國七十年代因為石斑魚常罹患白點蟲病,當時使用孔雀石綠效果最好,所以廣泛被用來治病,後來檢疫單位發現孔雀石綠可能致癌,經長期宣導,自民國八十年代後,幾乎沒人再使用孔雀石綠,而以藥性滯留期較短的醋酸銅取代,他不相信台灣會有漁民仍在用孔雀石綠。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