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都會- (四)

--打造現代華人的生活典範與心靈故鄉

放送伯

標籤:

【大紀元9月5日訊】讓全球華人都想來台灣觀光

  我們這個「台灣大都會」,會在都會區提供80%以上的人口之居住空間,並服務其生活機能上的所有需求。在都會區也完成了所有的交易、交換、經營、研發、金融等等現代工商業以及服務全世界的種種功能,在工業區完成高生產力、高附加價值的製造,以交換在台灣已不敷成本的各種必需品。至於還在使用大量土地的「地力」的農林漁牧作物,則須依成本效益徹底檢討。而以「生技產業」的技術創意,全面新化台灣的一次產業。至於不符成本效益的作物,則大膽的採取進口或委由外國生產的模式。當然政府要有輔導農民提升轉作的機制。如此我們可以在一次二次三次產業同步高度繁榮之中,節餘大量的土地與水資源,供更有生產力的運用。

當種稻的所得與廢耕無異,甚至更糟的時候,我們就不必再種稻。當釋放出來的自然資源,可以用另一種專業,經營成休閒農業或觀光產業,以服務這個「服務於全球」的世界第一大都會,而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的時候,我們又何必猶豫。當香港以一個花崗岩的石頭城,新加坡以一個尋常小島,而分別經營出無窮的魅力,各自吸引了相當於兩倍人口的1700萬與800萬人次的觀光客時。台灣又何嚐不能以其遠為豐富的自然條件,以及便捷的「大都會生活圈」,而每年吸引5000萬人次來台觀光旅遊呢。

我們知道香港與新加坡分別為北亞與南亞的中心,南來北往的商務人口甚多。如果台灣大都會同時也是亞太的中心,世界的樞紐呢!其實只要台灣開放三通與大陸人士的旅遊,光這一部份每年就會超過一千萬人次。隨著台灣的魅力,因有計劃、有眼光的建設而大幅提升。這個大陸,或是整個華人圈每年來台的旅次,可能會超過兩千萬,甚至達到三千萬人次亦不足為奇。

回教世界都知道每一個回教徒一生當中至少一定要到麥加朝聖一次,這個共識使得麥加每年多了幾百萬的訪客,如果我們把台灣建設成華人的經濟首都,華人的文化娛樂的首都,華人的宗教信仰的首都,以及華人的希望之都,只要全球14億華人覺得非來台灣一次,否則枉為華夏子孫不可,則14億/70年(10歲到80歲,能走動的時間),每年就有至少兩千萬的華人旅客「登台朝聖」矣!我們可以簡單的算算這筆帳,如果每一個來台的旅客平均花費一千美金,我們的觀光外匯收入就是250億美金(以每年2500萬人次計),相當於貢獻1000美金的國民所得。如果台灣因專業的服務而能夠讓觀光客多消費,如達1500美金,則相當於貢獻了1500美金的國民所得了。對照於到美國的觀光客平均花費1950美金,而出國的美國觀光客平均花費為1230美金,我們的估算應不離譜,巧的是到美國的觀光客與美國出國的觀光客各約5000萬人之譜!(49M vs 52M)。我們就以美國旅客的半數作為第一階段挑戰的目標!美國的優勢在於它是全球的首善之區,全球人士,基於各種不同的動機,沒有人不想多到美國幾次,台灣的優勢則是台灣可以成為亞太的中心,世界的樞紐,以及華人世界「政治除外的首都」。亦即「希望之都」,我們除了可以贏得龐大的華人的支持與認同之外,我們應該會是全球最忙碌的商務都會,吸引著最大多數的商務旅客!因為「不到台灣就做不成大生意」啊!
 

不該為國防考慮而畫地自限

在過去50年來,台灣基於國防的考慮,在國土規劃上,在經濟規劃上給台灣加上很多的限制。這在過去以台灣為低成本製造中心的貿易主軸之下,還能勉強支撐台灣三十年的繁榮。而當低成本優勢不再,我們必須重新定位自己,靠創意、靠研發、靠經營、轉運、服務、金融、觀光等等,更高的附加價值,以創造台灣另一個歷史高峰之際,我們國防上的種種限制就形成了致命的瓶頸,三通當然是最大的問題,現在的共識是在「尊嚴、對等、安全」的前提下,要做到海空人貨的全面直航。雙方的默契,亦即以非官方的「複委託機制」,在不觸及「一中」與「主權」的安排之下,似乎已在接近當中。

對岸既已展現誠意,台灣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促其發生,這對台灣實在有著無比的重要性。樂觀者認為大陸是全世界最具成長潛力,也可能是最大的市場,不管以之為世界工廠或去搶占市場,開放三通是台灣加碼大陸,也更能讓台商以低價優勢走向世界,以更頻繁的往來經營中國市場的必要條件;悲觀者則認為當台灣與大陸更加緊密互動的過程中,台灣的資金會被大陸吸光,台灣的獨立性會因嚴重依賴大陸市場而喪失殆盡,台灣遲早會被大陸吞沒。這種觀點加上中共對台灣當局毫不掩飾的敵意,遂成為台灣決策階層的主流意見。使得台灣面對大陸,因為國防與安全的考量而極端保守,與台灣全民甚至全世界的外商的期待有著極大的落差。尤有甚者,認為開放大陸人士來台經商或旅遊,會產生管理的問題,也難於防備「匪諜」的問題。開放中資來台,又恐其買走台灣的績優公司,或操縱股市,造成社會不安,也因而禁止大陸人士來台、禁絕了中資來台從事各種投資活動。其實不管樂觀悲觀,都只是「皮相之觀」。

我們必須一再強調:中國市場不是我們開放三通的唯一目的,三通是要讓台灣穩穩的踏在中國這塊超級的踏腳石之上,也連帶收回十幾年來分潤於香港的高度繁榮,以及貢獻於上海的大量投資。現在則是香港騎在台灣頭上,上海又騎在香港頭上,兩大城市靠著台灣吃香喝辣,威風八面。一旦直航,台灣就可以一飛衝天,借助大陸強勁的上升力道,一舉把台灣拱上去,成為亞太的中心,進而成為世界的樞紐。台灣不只要「服務於中國」,我們其實早已「服務於美國」,更要服務於日本,服務於歐盟,台灣藉由三通之便,更可以「服務於全世界」!因為台灣是華人世界中唯一自由民主法治的資本主義社會,有著豐沛的人力資源,更具有極為發達的各種產業;極為貼近中國,卻不為中共所統治,更已深入中國,掌握了這個世界工廠的大部份產能,也開始要掌握這個龐大的市場,比起香港上海,我們的「台灣大都會」就是跨國企業(以包括台商與中資企業)最理想的亞太「營運總部」與「金融中心」的所在地。全世界全人類,再也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佔據著如此關鍵的地位,擁有如此「貴不可言」的條件。我們說這個「歷史機遇」是中國有史以來所僅見,是人類有史以來所僅見也不為過。我們的執政當局如果能夠洞見這一個鉅大的機會,就必須竭盡所能,傾政府之全力,促其早日發生。

要「保密防諜」,可在國安局、調查局加設中國事務處,即使多個3000人,一年也不過多30億,這已可以保證所有「匪諜」都已在監控之中。擔心海防不足,也可以多購五十艘巡邏艇,每艘配置15人,則含折舊每年也不會超過20億,這些「小小」的投資,可以放心的讓大陸1000萬人次來台旅遊,經商,而這是5000億的商機吶!更何況台灣因此而快速成為亞太中心,世界樞紐,我們推估的國民所得,是要超過3萬美金的。則這區區50億的年度預算幾乎是九牛一毛了!

其實以台灣最近幾年的國安事件看來,幾乎都是自家人出賣了國家機密,查其原因,固然是個人受到金錢誘惑。根本理由還在於對國家的認同有所偏差,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國民黨長期的思想毒害,使軍情系統與聞國家機密者只知黨與領袖,不知國家為何物,也不知自由民主之可貴。一旦長期被國民黨誣指為叛亂團體的反對黨執政,遂喪失了國家認同,心防瓦解,國防焉能確保。反對黨執政,卻也無法及時把握台灣這個彌足珍貴的「歷史機遇」,提不出振奮人心的大願景、大策略,始終無法釐清這些軍情系統的疑惑。其實住在台灣的所有人民都是為自己而戰,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戰,為了維護這個「自由民主法治的資本主義社會體制」而戰,更進一步為了掌握這個台灣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歷史機遇,「實現台灣夢」的願景而戰!

有心防始有國防,這寥寥幾個字卻可以無堅不摧、無敵不克。在政府之中最令人擔憂者莫過於「行政怠惰」的問題。執政者如果不奮力為民眾謀求福利,而無知短視,以政治立場決定經濟政策,甚至怯懦的以各種安全理由來搪塞,必被人民以選票予以唾棄。以色列身處恐怖攻擊之核心,人肉炸彈事件幾乎無日無之,也未聞以色列就隔離了境內的阿拉伯人。加強安全措施則有之,但造成經濟衝擊,造成動盪不安的做為,即令恐怖威脅如影隨形,甚至其總理都有被暗殺的紀錄,以色列人還是以極大的勇氣承擔了下來。在自己國境之內,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上,對於進入境內的人士尚且懷疑之、懼怕之,因而寧願拒人於千里之外,也拒台灣之脫胎換骨於千里之外矣。幾十年來政府機關之墮落、之鄉愿、之喪失執行力,乃至於忘卻自己手中執法的巨大公權力,畫地自限,一至於斯,悲夫!

 國防意識太重,也深深的扭曲了台灣的國土規劃。五十年來國民黨政府只知與中國對峙,只知與反對黨派對峙。施政的重心除了發展經濟之外,在國土規劃上,國防第一,軍事為先。反而最重要的都市計劃、城鄉的整體設計完全付之厥如。使得全國首善之區的大台北都會區,從台北市到台北縣一片零亂。前此之蘆洲大囍市大火,正是完全缺乏都市計劃,以致連消防車都無法進入所造成的惡果。

雖然制空權重要,但小小的台灣,從金門、馬祖、澎湖至台灣本島,卻擁有超過十個空軍基地。新竹、台北、桃園80公里之間就有三個空軍基地,比兩條高速公路的休息站還多,這不只造成航道混亂,也不易管理。

其實台灣只需要在北、中、南、東擇定四個主要基地即可。桃園基地的跑道可以騰出來併入中正機場成為直航專用跑道。因為直航之後,光是台商每天都各有將近一萬人次的進與出。如果開放大陸的商務與觀光,則立刻增加至少一萬人次的進與出。每天將會有超過兩百班直航飛機的進出,這是很大的負荷!

而因台灣成為研發中心、營運中心、轉運中心、金融中心、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乃至於媒體娛樂之中心,除大陸而外的商旅,可能又要倍增。屆時進出國門者每天可能各達十萬人次,我們一樣要有北、中、南、東四個國際機場才能順利消化這些龐大的入出境作業。

不會再有八年抗戰了

我們另一個被扭曲的地方是我們的海港與海岸線。由於軍事的考量,現在台灣人仍然不能暢行於所有台灣週邊的海域。對於台灣人民來講,我們還是處於海洋鎖國的狀態。政府再不可以「準戰時心態」來限制人民的海上經濟與休閒活動,說實在的,這也是另一種型式的「行政怠惰」。

對於海岸線基本的原則應該是全面開放。為了興大利可以增加預算,以加強必要的管理,而且最好是不被平民覺察的管制。我們是全球少數極缺「海洋生活文化」的「海洋國家」(四面環海),很少人能駕駛遊艇,也很少遊艇專用碼頭的國家。以一個海洋國家,一個遊艇生產的大國卻不玩遊艇,這不是極大的諷刺嗎!就像二十年前我們大量生產各式各樣無線對講機出口的時候,我們自已卻因「警總」的嚴令而不准使用,真是荒謬呀!

我們在耕地的管制上也還或多或少存有戰備存糧的考量,因而一再的補貼稻米的收購,也一直限制農地被轉作其他用途。前些年甚至還規定非自耕農不能收購農地,以致於台灣的幾個炒地財團的負責人或第二代都取得了「自耕農」的身份!連剛卸任的國民黨主席連戰,都是「自耕農」的身份!我們基於水土保持,基於都市發展,基於經濟政策,乃至於城鄉等種種整體性的規劃,而對土地的利用作各種各樣的規定是必要的,但是這絕對是基於承平時期各種均衡發展的考量,而不是以「備戰」或「準戰時」心態來扭曲我們的國土規劃。

今天的戰爭的型態已經改變了,已經不會再有曠日持久如八年抗戰的戰爭了,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忍受超過三個月的戰爭。美國會協防台灣,看來已是定數,只是大家不明說而已。但美國的條件是,台灣自己先要能夠撐過兩個禮拜。好讓它的攻擊戰鬥群,包括最重要的航空母艦、巡弋飛彈、反彈道飛彈有足夠的時間,開到台灣來保住台灣的制海制空權,並在必要的時候協助台灣反擊。台灣的能源與糧食輸入並不會被阻斷,當然這是指最糟糕的情況。

一旦台海爆發戰事,中國從上海到香港完全曝露在台美聯軍的攻擊之下。不只沿海精華區反被封鎖,台灣要真報復,則其二十年經濟發展的成果將毀於一旦。失業人口可能從現在的一億暴增為三億,經濟必然崩潰,共產黨的統治必然瓦解。中國極可能陷入長期的動亂,或形成軍閥割據。台灣當然也可能會經濟崩潰,但台灣已是民主國家,台灣不會亡國,很可能就因為中共動武而永遠獨立於中國之外了。對中國而言,維持和平很可能與台灣取得某種形式的統一,甚至在民主化之後,得到實質的統一也不無可能。維持和平可以從台灣的所有經驗與互動之中得到進步繁榮的所有要素,而避開了所有可能的錯誤,甚至連走向民主政治都可以借重台灣的經驗呢!

中國的領導者如果夠理性,絕對要和台灣一樣,避免兩岸的緊張,避免任何的戰爭。我們絕不是反戰或天真的以為不會發生戰爭,我們只是堅持戰爭型態已經完全高科技化,高機動化。除非想佔領敵方的土地,否則龐大的陸軍已經落伍。比較迫切的,反而是要訓練出幾個機動性極高,火力極強的「陸戰隊」,能夠快速的形成局部優勢,殲滅來犯的敵軍。

另外,一定要發展出或取得中程的巡弋飛彈,至少達500公里的射程,輔以機艦,可達上海、香港。國軍近來開始部署的「雄二飛彈」,正是中程巡弋飛彈!至於制海、制空權則是常識,不再贅言,我們所要強調的是,這些高科技武器均十分昂貴,動輒百億美金,沒有繁榮的經濟,高度認同國家的人民是無法做到的。如果美國夢是美國人認同美國,效忠美國的基礎,那麼我們何不共同來編織一個台灣夢呢!以全球華人圈、全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利益與關注,聚焦於台灣,而分潤於2500萬台灣人,我們每個人的台灣夢可能要比美國夢大幾倍呢!美國的機會固然龐大,畢竟要與2億7千萬人分享啊!而台灣夢的基礎正是要建立起一個均衡發展的家園,一個生命全方位抒展,經濟全方位繁榮的環境,再也不是,也無法接受40年來的軍國體制。
 
繁榮是硬道理

 戒嚴體制及其殘風餘緒所扭曲的國土規劃、糧食管制、以及行政怠惰下所加諸社會人民的種種限制,是該到了全面檢討的時候了。「繁榮就是硬道理」,讓生命與生活均衡發展,建設台灣大都會,使之成為亞太的中心,世界的樞紐,應該是我們建設「新故鄉」的最高原則。國防的觀念要新化,素質要優化,數量則必須減化,一切以實現台灣夢為其共同的使命!

 經過如上的論述,我們可以歸納出下列的幾個結論:
1. 台灣面積太小,耕地更少,無法運用大規模的「地力」發展一次產業以養活2500萬人口,更無法用「地力」使台灣繁榮富裕,台灣必須全力走向二次產業,尤其是三次產業,同時全力發展生技產業,把一次產業二次化,甚至三次化,使台灣的繁榮與成長完全擺脫「有限地力」的限制,得以無限提高其生產力與附加價值!
2. 都會以其三度空間的發展,二次、三次產業的巨大生產力與附加價值,交換巨量的生活必須品,可以生養10倍,甚至20倍於一次產業所能生養的人口,在全國人口沒有大幅增長之下,都會區的擴大意味著人口往都會區集中,這會釋出更多鄉村的土地,或荒廢、或轉作高經濟作種植與養殖,或轉型為大都會中人休閒抒壓的觀光服務業。
3. 台灣與大部份國家相比,地狹人稠,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非城市」國家,且山地多,平地少,擁擠不堪,欲規劃成均衡發展的國家,幾無下手處;但是如若把台灣的西部視為一個「台灣大都會」,則以約2200萬人居住在約12000平方公里,其人口密度尚低於2000人/km2,遠低於香港與新加坡(各7000人/km2),與上海相比這個「台灣大都會」是上海的兩倍大(上海面積6300km2),人口密度亦低於上海的2650人/km2,加上孕育台灣水源與無限生機的中央山脈,以及廣大的後山地區,台灣可以是全球第一大都會,也是第一大都會國家,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人口密度可能最低),也擁有極為豐富的休閒遊憩、觀光資源,足以支持台灣成為亞太中心與世界樞紐的全部服務機能與生活機能。
4. 台灣必須發展成為完善的自由民主法治的資本主義國家,必須建設台灣成為研發中心、金融中心、營運轉運中心、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媒體娛樂中心。台灣可以,因而必須,成為全球華人的經濟文化之都,是亞太的中心、是世界的樞紐!台灣必須蛻化為後三者,才能以全世界之利害攸關,確保其獨立自主與國家安全,一切立法施政必須以繁榮台灣,以最快速度達成此一目標為最高指導原則,科技、經濟與文化──尤其是自由民主法治的資本主義之下的生活、思想、與文化,會是台灣全方位的生存、繁榮、與國家安全的憑藉,發揮台灣在中美日歐的關鍵服務機制與其影響力,擴大合作體系,消融對峙體系!
5. 要作為一個全球最大的都會,最重要的科技、經濟、文化中心,台灣絕不可殘存任何戒嚴意識與軍國體制,必須撤底揚棄「備多力分」以及「落伍無用」的傳統國防策略,而代之以科技化、機動化、以及具有反擊能力的現代化國防機能,它可能更貴,但絕不應該,也不可以扭曲或干涉到台灣在國土規劃上,在經濟政策上任何可以繁榮台灣以及均衡發展的作為,即令與中國的密切往來,只要是台灣更上層樓所必須,都不能任意限制。也因為它可能更貴,我們更須要繁榮的經濟來支撐這數百億美金的武器購置預算,國安軍情系統,務必了解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也必須體認台灣這個新願景,並維護其實現。必須發揮所有的創意,竭盡所能既完成其保家衛國的使命,更促成了台灣的脫胎換骨,絕不可以藉任何國安之名,遂其「行政怠惰」之實!

 我們希望已經廓清了在國土規劃,在建設台灣,在都市發展與耕地價值,以及國防考量的種種迷思。在大方向的定位上,也已確定為全球華人圈的經濟文化之都,為亞太的中心,為世界的樞紐;在建設的定位上,把台灣的西部視為一個全球最具規模(在面積上,人口上)的「台灣大都會」,並以中央山脈及後山地區為其完美之配套,並以全力發展合作體系,消融對峙體系為國安的最高準則。

這些重要的題目其他篇章多有涉及(另一拙作: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以下只專注這個台灣大都會之建設,希望台灣大都會能夠成為全球的服務平台,適宜高效率的工作,最均衡的生活,也是汲取豐富而旺盛的生命之源。既是台灣人安身立命之所,外國人欣羨與驚艷之地,也將是全球華人念茲在茲的「精神歸宿」以及「心靈故鄉」。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危疑震撼之際 (二)
危疑震撼之際 (三)
「去中國化」不是去中華文化 (一)
「去中國化」不是去中華文化 (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