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葛老卸任後美將面臨嚴重經濟失衡

標籤:

【大紀元1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十七日專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潘元月三十一日即將卸任,這位被各方譽為全世界最傑出央行總裁交棒後的美國經濟前景倍受矚目。英國財經權威雜誌「經濟學人」認為,葛林斯潘時代結束,留下的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失衡。

「經濟學人」在「美國的危險時機」評論文章中指出,葛林斯潘在聯準會主政十八年半期間,美國經濟快速成長,通貨膨脹維持低水準,但這些榮耀不應全加諸在他一個人身上,畢竟聯準會主掌的只是短期的利率政策,賦稅、法規或債券殖利率都非葛老所能掌控。

文章指出,葛林斯潘無疑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經濟政策官員,幸運的是,他主政期間躬逢全球化及資訊科技大幅躍進,推助全球經濟轉型,包括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貿易蓬勃發展,全球資金大量流入,葛林斯潘支持全球化的政策,帶動這些新興經濟體快速起飛,進口他們的低價商品,滿足美國國內強勁的市場需要。

「經濟學人」指出,過去十年聯準會所採取的貨幣政策,將使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付出痛苦的代價。它分析,近年來美國經濟之所以能「持盈保泰」繼續成長,靠的是貨幣激勵政策,換言之,多年來的實質利率都是負,即使目前的短期利率也仍是低水準。

文章進一步指出,拜全球化和新科技之賜,許多商品的價格降低,大量的資金未導致通貨膨脹率上升,而進入資產市場炒作,剛開始是股市,現在輪到房市。房價上漲本身並不是個問題,問題出在它對經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房價上漲所帶來的資本所得,使許多民眾放膽借貸,各家庭開始「寅吃卯糧」,強勁的消費是帶動美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成長的重要基石,但是這股消費力的背後隱藏的是負儲蓄率、家庭負債增加及巨額的經常帳赤字等嚴重危機。

根據摩根史坦利公司所做的研究,過去四年美國私人企業員工的薪資和紅利實質成長率僅有百分之十二,與在這段時間之前的五年平均百分之二十增幅相比來的低。換言之,民眾的薪資沒有大增,消費提高的來源明顯是根據房價上漲及信用擴張而來。

一旦房價下跌,民眾的消費勢必也將緊縮,經濟成長力道自然也將陷入疲軟。

經常帳方面,目前亞洲與石油出產國家為了讓當地國的貨幣貶值,大量買進美元,但是他們買進美元外匯的意願不會永無止盡。中國官員最近已暗示,未來外匯存底的外幣將採多元化,美元不再「集寵愛於一身」,匯率走貶是可預期的走向。

「經濟學人」認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二年美元的匯價將走貶,殖利率因為投資人大量搶購風險性較低的債券而走揚。危機重重,但看新聯準會主席柏南奇的智慧,如何「化險為夷」。

相關新聞
葛林斯潘:全球經濟可能面臨痛苦調整
摩根史坦利分析師預測美國將加息至五厘
柏南奇領導聯準會  短期應不會實施通膨目標
葛林斯潘強調互信與誠實是經濟成長關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