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工資上升 中國勞動力優勢5年後消失

標籤:

【大紀元1月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四日電)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華如興表示,中國工資成本逐步上升,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將在五至八年後消失。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宏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包明華表示,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在短期內不可能消失,可以說十至二十年,最低十年內,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都不會消失。

新華網今天報導,近些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不斷增加,有專家分析,這是由於中國的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七到八之間,工資相應增長是正常的。

報導說,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大城市顯得尤為明顯,摩托羅拉公司一位管理人員說,目前中層管理人員的月薪是六千至八千元,而五、六年前的月薪為五千元左右。

華如興表示,目前越南和印度等國家,勞動力成本都比中國要低廉,這對中國是個不小的衝擊,黨的十六大確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規劃,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農民收入的增長以及第三產業的迅速崛起,必將帶動勞動力價格的提升。

但是報導也引述日本通商白皮書發佈的數據顯示,亞洲國家和地區平均勞動力成本在產品中所佔的比例為百分之四,而中國則為百分之三點五,這說明儘管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上漲,但從亞洲的整體水準上來看依然處於較低的位置。

包明華表示,中國經濟過熱導致勞動力成本增加,過去大量農村廉價勞動力湧入城市,中國勞動力成本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準,現在農村的城鎮化、城市化,農村剩餘勞動力減少,勞動成本相應就有所增加。

他說,中國的經濟過熱是短期行為,不可能一直是這種情況,中國的農業結構調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緩慢地進行,所以勞動力成本價格也不可能會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講師張弘也認為,中國的勞動力價格近年以來確實是在緩慢地上升,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很快就會消失。

他說,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作為中國的第一產業,技術水準還很低,中國的耕地面積還不足,使得農村囤積了大量剩餘勞動力,而且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有更多勞動力閒置出來,絕大部分還會湧入城市,形成很大的剩餘勞動力市場。

相關新聞
財經簡訊
中國人命賤的根本原因及其關聯現象
李應元允諾 協助廠商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
台農委會擬分階段開放引進農業外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