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胡德夫:我的歌不只是歌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月5日訊】2006年的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四十年前,與李雙澤、楊弦一起推動民歌運動,成為當時台北西餐廳價碼最高的民歌手;後來卻因為參與原住民維權運動,毅然放棄歌唱生涯的「原住民民謠教父」--胡德夫。他如何在風起雲湧的民歌時代中,成為最閃亮的一顆星?又為何凐滅在樂壇中,沉寂、睽違了四十年,才發行他的第一張專輯唱片「匆匆」?



認識胡德夫,就像是穿過時光毀壞頹傾後的煙塵,認識那段過往青春飛颺的民歌年代,認識台灣民主混亂狂飆的過程,最後發現原來已經遺忘的事物依舊珍貴閃亮如昔,也認識了台灣最溫暖、最有力量、最深沉的聲音。

一個被遺忘的名字

陳明韶、潘越雲、蔡琴、李建復、黃大城……這些當年如野火般點燃青年學子心靈的民歌時代的紅歌手,或者活躍於另一個舞台,或者作品至今傳唱不輟。然而提到「胡德夫」,知道的人卻寥寥無幾。如今很少人知道在民歌年代,他不但是價碼最高、家喻戶曉的民歌手,並且與民歌之父楊弦一起譜出自己的歌、唱出自己的聲音,更為原住民的福祉,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當年的胡德夫,是歌壇佔有舉足輕重的原住民歌手。他民謠藍調式、帶有原始豐厚生命力的唱腔,與涵義深刻的歌詞,被譽為是台灣的鮑伯.迪倫(Bob Dylan,美國民歌之父)。如今的高鐵董事長殷琪、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與名人胡茵夢、林懷民,當年都是他的忠實歌迷,至今仍對他的歌聲心醉不已;或要重金禮聘他在飯店長期駐唱,或在他四十年後的演唱發表會上感動落淚。到底他的歌聲有甚麼動人之處呢?

四十年之後,當我們聆聽他的「匆匆」,竟也油然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時光滄桑、熱切期許與生命觸動。然而為何感動的道理是說不清楚的,因為胡德夫的生命極其深刻複雜,聲音的力量自非尋常人可比。而這樣的深刻複雜,或許正由於他的簡單淳樸之故。

天真 奔放 充滿快樂音樂的童年

胡德夫是一個有著卑南族爸爸與排灣族媽媽的孩子,一位單純地來自從大武山的原住民兒童。在就讀淡江中學之前,胡德夫小學幾乎沒有讀書的印象,常常是在台東深山中的草原,望著藍天與有老鷹飛翔的海洋裡放牛。從山野來到淡水讀中學以前,胡德夫僅會說卑南語及日語。然而由於他的語言不通,在淡江中學卻格外獲得了許多人的照顧與喜愛。他說:「我是理所當然,被認為要被給多一點、被關心多一點的孩子」。

當時淡江中學的校長陳泗治是一個牧師,也是一個名音樂家,對淡江的音樂美育建設甚多,也非常喜歡胡德夫這個孩子。胡德夫說淡江中學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學校,一進學校以後,自然而然就會有想要唱歌的嚮往。

當時的音樂老師是一個法國人,為了啟發他們的音樂興趣,介紹給他們各種族與風格的作品。當時的胡德夫就莫名的喜愛黑人靈歌,覺得那是一種非常美麗、抒情的音樂,後來和四個同學原住民朋友組成了合唱團,也廣受同學歡迎。

從黑人靈歌的音樂中,胡德夫漸漸瞭解到黑人的深情歌唱、歌詞中反覆出現「約旦河」意象,以及那種沉重悲痛的原因。這些都成為日後他在創作上的泉源。而他揉合教會聖歌、西洋藍調與原住民曲風,那樣自然、深刻卻又流暢奔放的濃厚生命力,至今歌壇無出其右者。

在成長的過程中,胡德夫獲得了非常天然的環境,與十分豐足的愛。或許這就是日後他的聲音有著原住民那樣豪邁的氣息、那樣充沛的自信,以及歷經奢華生活,卻始終不改淳樸天性的原因。

就讀台大 投入民歌運動風潮

當胡德夫就讀台大時,台灣正歷經政治環境與音樂的重要轉變。六十年代之前,台灣青年隨著中美斷交、中日斷交、台灣退出聯合國,過度的商業發展引發的人文貧瘠與苦悶,使年青學子開始尋找自己的聲音,要唱出屬於自己生命的定位與感動。而胡德夫在台大期間,因打橄欖球造成運動傷害而辦理休學後,在一家鐵板燒店「失落的城市」打工,開始訓練自己的自彈能力,後來就在西餐廳與咖啡館駐唱。

當時位於台北市哥倫比亞大使館所附屬的提供演唱的咖啡館,是知名藝文人士聚會的場所,名人如胡德夫、李雙澤、楊弦、吳楚楚等音樂家;羅門、張杰、席德進、謝孝德、陳君天等文藝、影視等文化人,形成了民歌創作的搖籃。

長時間,青年們只會唱西洋歌曲,經由李雙澤與楊弦的鼓勵,本著「要唱就要唱自己的歌,不然就唱祖先留下來的」原則,帶動校園歌曲與民謠創作的產生。這股風潮後來影響到大學校園,在一九八○年代全面帶動風靡台灣的「校園民歌」。

當時胡德夫將自己就讀淡江中學後的思鄉情懷--「牛背上的小孩」;與八二三炮戰時,部落壯丁被徵召到前線,由族人陸寶森先生作詞譜曲,詠唱懷念前線族人與祝福之歌「美麗的稻穗」,情真意摯的創作與低沉嘹喨的歌喉,喚起了大家一種純粹的感動。

後來當時任職於台灣電視公司的名製作人陳君天,為了在三台聯播賀歲節目做應景的一首歌,將他的詩做「匆匆」交給胡德夫譜曲。胡德夫一個晚上就寫好了,透過當時電視台的轉播,這首歌獲得熱烈的傳唱與迴響,如今已成胡德夫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

保有傳承原住民文化 不遺餘力

由於胡德夫是台灣第一位懂得自彈自唱的歌手,再加上他的歌聲天賦異秉,在台北鋼琴酒很快就遠近馳名。在當時,一個月可以拿到新台幣兩萬塊的酬勞,堪稱當時台北價碼最高的歌手,不過胡德夫透露,當時其實是因為父親生病住院,龐大的醫療費用才逼得他不得不趕場、演唱賺錢。顯然他對於榮名利祿的重視,遠遠不如對於這塊土地與原住民命運的關切。

隨著社會的演進與開放,胡德夫對於原住民的權益開始重視。1980年參與創立「台灣原住民權益促進會」,擔任創會會長。1984年海山煤礦坑爆炸一案中,由於死傷的絕大部分都是原住民礦工,促使了胡德夫全身投入提倡原住民權益運動,推動「正名」「還我土地」運動,此後對於原住民運動不遺餘力。

胡德夫以原住民歌曲創作參與社會運動,激勵年輕原住民,希望尋回他們的自信,讓大眾正視原住民問題。對於淡出樂團,放棄唱片公司重金為他發行唱片的前途,胡德夫從不後悔。然而當問到為何從那樣熱情奉獻的過往,卻跌入消沉的谷底時,胡德夫難掩一種落寞的神情。

消沉蟄伏後的歌聲重現

本來一起同心協力為原住民努力爭取權益的戰友,一起從篳路藍縷中走來,但漸漸的或被權力收買,或有酬傭爭執,或向政黨靠攏……在原住民邊緣化的情況尚未改善時,卻不再有聲音,那是胡德夫最痛苦的時候。

那樣的孤獨苦悶,再加上骨刺的椎心劇痛,使他由一個柺杖支撐身體,到用雙柺杖,最後卻要坐輪椅……。當時又與前妻婚姻出狀況,帶著兩個孩子卻無法照顧的胡德夫,只得把孩子送到台東,和八十歲的老媽媽一塊住。要離開這個他最自信的舞台,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然而自己不良於行,媽媽也行動不便,孩子在無人管束下問題漸漸嚴重,他也只有出錢,將孩子送到育幼院,心中的痛苦無人可解。

送離孩子之後,胡德夫跪下來向上帝說:「主啊,你是我相信的神,我只相信你,請你讓我再唱歌,因為我只有喉嚨可以用了,如果我還可以唱的話……」

胡德夫說很神奇的,回去之後,就有人打電話來,要他到台北錄兩首歌,而他也重出舞台。921地震發生後,他亦組織部落工作隊在災區駐紮半年:「那個時候朋友需要我們,我們自己的生活都不重要了……。」

台灣原住民美麗的聲音要讓世界知道

目前的胡德夫致力於卑南、排灣、阿美等族群傳統歌謠之採集與學習,希望創辦一所「原住民母語民謠學校」;在老一代的前輩猶在時,將這些歌曲傳承下去;讓原住民頌讚山峰流水的美麗,讓全世界都聽得到。

亞都麗緻總裁、曾經要重金禮聘他在飯店駐唱,卻遭胡德夫以不從事商業行為拒絕的嚴長壽,後為交通部觀光局顧問,近年帶著胡德夫一起去歐、美、日本推展台灣觀光,外國人都驚訝台灣竟會有融合原始和西方,如此寬厚、獨特性的人物。紐約電台知名DJ Timothy Thomas聽過胡德夫的歌聲後,稱讚他是:「遼闊沙漠中的那片綠洲!」。

由於身負著傳播原住民音樂與文化的使命,承載著太多的期待,覺得自己的(去掉)「我的歌不只是歌,而應該匯聚成更多的東西。」

今年胡德夫作品發表會上,不同政黨與立場的人士齊聚一堂,原本早已疏遠或不相往來的,又重新點頭招呼,在音樂的國界裡,又重回和諧安寧的境地。

本次胡德夫獲邀在2006年新唐人電視台台北晚會場上演出,將用他感人至深的抒情詠嘆,頌讚台灣與原住民生命的美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唐人電視台的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即將開場,聽台裡的朋友說此次晚會中有一個節目中將出現九柄寶劍,大顯神威。新唐人在過去的新年晚會中,寶劍作為道具也曾經出現,比如2004年的《萬古天門開》中有一段仙女的劍舞;2005年的《八仙過海》有一段呂洞賓舞劍,《佛光普照》中,增長天王也是手持寶劍,然而劍在這三個節目中的份量只能說是點綴。此次,這個包含九柄寶劍的節目倒讓我產生一些好奇和隨想。
  • 「龍的傳人」新年晚會必然有龍,新唐人歷屆晚會也無例外,聽聞2006年晚會的兩個節目將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龍,或叱吒風雲氣貫長虹,或興風作浪橫行一時,因此倒不妨藉此機會談一談「龍」。
  • 晚會藝術總監、原中國中央交響樂團的著名音樂家陳汝棠先生日前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表示,他對此次晚會的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充滿信心,他相信晚會將在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給全球華人帶來驚喜、溫馨和收穫。以下根據訪談內容整理而成。
  • 看新唐人新年晚會,最讓觀眾期盼的是專為晚會量身打造的幾個大型舞劇。2004年有「大唐神韻」、「天象」, 2005年有「八仙過海」、「鐵杵磨針」等,讚歎之餘,人們都想瞭解這些舞劇是如何構思編排出來的,2006年晚會的導演又將在以往成功的基礎上,有怎樣的突破與推陳出新。希望之聲記者就此採訪了來自澳洲的舞蹈教師李維娜女士。
  • (大紀元記者魏宇華採訪報導)說起關貴敏,凡是35歲以上八、九十年代在中國大陸待過的人大都耳熟能詳,許多人當年還曾是他的歌迷。但對於關貴敏先生的夫人鄒曉群女士,知道的人並不多。近日,本報記者因採訪2006年新唐人新年晚會消息,而有幸採訪了將在晚會上演出的關貴敏先生,瞭解到他與鄒曉群女士一些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 【大紀元1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大衛紐約報導)Radio City無線電城是紐約最豪華的劇院,可以容納6500名觀眾同時看表演,目前在它的節目櫥窗的大海報欄只有兩項,一是聖誕節特別秀,另外一項就是新唐人新年晚會。無線電城的聖誕節特別秀非常著名,目前正在每天進行著,從11月3日至1月2日,每天三場至五場不等。聖誕節過後Radio City的大戲,就是2006年新唐人新年晚會登場,元月20, 21日兩天共有三場。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Radio City表演。(所有圖片﹕大紀元圖片庫)
  • 新年伊始,新唐人新年晚會漸近,華人朋友最關注的是,這一全球中西藝術家的盛會之節目將會如何熱鬧?大紀元記者終於在排練現場採訪到編舞之一的崔蓉蓉女士,探得一絲虛實。在去年晚會上編、導、演《鐵杵磨針》的崔女士,談到她本次編導的舞蹈和自己對舞蹈藝術的心得。
  • 大紀元記者李佳多倫多報導)將在06年新唐人新年晚會上演唱新歌的女高音歌唱家,曾在瀋陽音樂學院深造、並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樂團和北京青年輕音樂團擔任過獨唱演員。說起在大陸演出的那段日子,有兩件記憶猶新的事,使年輕的白雪很早就嚮往純淨美麗的藝術,能自由去唱典雅、明快表現自然生活、人性情懷的歌,人與人之間真誠的友誼。
  • 大紀元記者李大衛紐約採訪報導^第三屆新唐人電視台華人新年晚會主場將在紐約最豪華的劇院無線電城(Radio City),這在華人圈是首次,因而備受關注。記者特別採訪到晚會的靈魂人物之一許麗女士,她是天驕藝術中心的創辦人,該中心於2004年第一屆新唐人新年晚會後「應運而生」,現在紐約已小有名氣,許麗談了自己在美創業的心路與新唐人晚會的一些幕後故事。
  • 今天是2006年的第一天﹐新唐人新年晚會的準備工作進入了更加緊張的階段。在這辭舊迎新的氣氛中﹐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晚會的壓軸戲“龍鼓樂﹐大唐風”中的四個生龍活虎的獅子。它們那威風凜凜﹐機智聰慧的風采﹐不正象為今年的新年晚會嘔心瀝血的工作人員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