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隆與布什 政治領袖間少見的美好友誼

【大紀元1月6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五日法新電)政治分析人士指出,民意調查中,一向被認為領導風格強硬、聲音粗啞、滿臉不屑的以色列總理夏隆,卻能巧妙地將其政治直覺融入美國總統布什自我期許中。

夏隆大量腦溢血病重,可能使這位以色列總理與重視國外領導人良好私人情誼的美國領導人,在政治上的友誼告終。

二00一年三月,布希最初入主白宮時,曾歡迎這位以色列傳奇性的鬥士,並與之舉行第一次正式會談。

但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夏隆加入布什的「反恐戰爭」,分析人士說,布什對這個老兵的政治計策頗為欣賞,也真的對夏隆心生好感。

華府戰略暨國防研究中心的奧特曼指出,「布什視夏隆創造的以色列式政治辯論模式,為政治技巧的象徵」。

「這些東西進入了布什總統所自許,以及他欲意主政方式的核心,夏隆不被民意調查纏身,且能引導輿論,深為布什讚許」。

外交關係協會中東事務專家吉伯表示,布什視夏隆是一個「強悍」、「有氣勢」的老一輩人物。

他表示:「夏隆顯然玩弄所有深深吸引布什政府的主題。」

此兩人的特質使他們免除了裝腔作勢的關係,也有著心靈上的心領神會。

布魯金斯研究所中東事務專家魏帝斯指出,「在私人層面上,夏隆與布什融合出緊密關係,這種緊密關係是建立在信任與對阿拉伯─以色列情勢的相互了解」。

當以色列鎮壓巴勒斯坦暴動,消滅激進好戰領袖,以及築起阻絕障礙,防止自殺攻擊時,華盛頓對以色列均僅止於口頭批評;華盛頓也支持夏隆撤出加薩走廊的計畫。

夏隆的態度也可能促成美國迴避前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

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產生地緣政治上的大地震後,這位以色列領導人迅速地看到以色列在政治上的機會。

夏隆矢言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對抗恐怖主義,贏得布什的推崇,並使阿拉法特更加邊緣化,以色列因而獲利。

奧特曼說,「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夏隆說服布希,面對全球反恐戰爭,美國和以色列確實是站在同一邊」。

吉伯指出,「他們兩人使用同樣的口號─反恐戰爭,這是形成同盟,面對共同敵人,共有理想的深切意識呈現」。

不過,布什─夏隆的友誼是有代價的,至少美國付出與阿拉伯世界交手的代價。

為了一九八二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夏隆被阿拉伯人罵得滿身臭名;當年的入侵行動造成數百名貝魯特難民營裡的巴勒斯坦人遭到黎巴嫩基督教激進份子殺害,夏隆對此有間接責任,因而辭去國防部長職務。

布什在二00二年,當以色列─巴勒斯坦間暴力事件狂飆之際,讚揚夏隆是「和平人士」,結果引發激盪。

奧特曼表示,「這個說法不斷重複」,「正當夏隆想要在民眾心裡把沙烏地蓋達組織領導人歐薩瑪‧賓拉登與阿拉法特連在一起時,阿拉伯的領袖們也試圖在民眾心中把布什和夏隆連在一起」。

布什一點都不羞於打出王牌,也不在意那些對他的評論,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最近有關他倆人的對話,布什對夏隆說,「我就是要說,你是個和平人士,你也得知道,我為了這個承受了極大污蔑」。

有些觀察家認為,忠於布什的基督教保守團體也能夠影響布什,這些保守團體支持以色列聯合黨;夏隆最近離開聯合黨,並自組政黨。

布什說過,他中東政策的觀點,形成於擔任德州州長前往以色列訪問之時,當時夏隆安排布什乘坐直升機俯瞰這個國家的殘困景象。

布什二00一年在白宮會見夏隆時說,「藉著與你、總理先生,一起乘坐直升機巡視西岸,我得以了解許多我們在此地朋友的實況」。

相關新聞
以色列總理沙龍大事年表
夏隆送進加護病房  情況危急
沙龍腦出血再次動手術 復職恐無望
布什再槓國會山莊 趁休會指派多位爭議官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