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大旗:《大長今》與端午爭奪戰

易大旗

人氣 2

【大紀元1月7日訊】吃粽子賽龍舟是中國人的端午節傳統,今歲不期然多了個餘興節目,就是韓劇《大長今》在熱播之中,大家正為起伏跌宕的劇情而訝嗟,怎知粽葉飄香之時,賽龍奪錦的鑼鼓一響,大長今刮起的「韓流」便急劇挫頓,原來都是端午節惹的禍,韓國千不該萬不該,竟要申請本國的端午祭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擺明瞭是搶了中國人的彩頭!君不見《大長今》裏琳琅滿目的宮廷美食,唯缺粽子,憑什麼奪我大中華歷史遺產之「產權」?西元前屈子沉江時,韓國的國號和版圖在哪裡?
  
事情一牽涉到「民族」和「尊嚴」,就難說清楚了。端午節原本起源于華夏,這是無疑的,中國先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誰能有異議?而今韓國「搶閘」爭先,大度一點便由他去吧,反正韓人吃烤肉、泡菜和朝鮮涼麵,華人吃粽子喝雄黃酒,都一樣的過節;若要勇當中華國粹衛道士,與韓人於產權歸屬上見個真章,亦無不可。從上古神話到農曆節氣;從《離騷》到《史記》;從《齊民要術》到《曆神原始》再到地方民俗……輯成中英對照的卷宗,拍成英語旁白(或字幕)的DVD往聯合國一遞,勝算已逾九成。然而,問題卻不在於此。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曾以暴烈手段禁制傳統文化、理義、禮俗的國家,中年以上的人都記得龍舟被革命的屠龍刀砍得敗鱗殘甲滿天飛,卒之「折戟沉沙」。二千三百年前,屈子沉江;三十九年前,老舍投湖。屈原是為精神道統而殉葬;老舍是為人道淪亡而自蹈死地,那是不能讓人留下最後一點尊嚴的恐怖年代。屈子沉江,留下了龍舟與粽子的風俗;老舍投湖,留下了老舍茶館和老舍故居。不過,老舍葬身的太平湖,而今已告填平,可謂「海枯石爛」矣,而文革紀念館卻至今未能動土……俱往矣,向前看,莫翻老賬了。卻不想想,端午文化的產權爭奪,不就是靠翻老賬嗎?
  
若論傳統文明的繼承與弘揚。韓國比中國做得更出色,人家的「端午祭」秉承于先祖,經年逾代未嘗稍懈。這僅系從形式而論,如從內容上考究,中國就遜色得更多了。單說韓劇《大長今》,人家也生活在皇權時代,那是分貴族、士大夫、平民、賤民的等級社會,比同時代的中國明朝還要落後和更階級森嚴,但《大長今》謳歌的是人的尊嚴、個性解放、大膽懷疑、勇於創新、挑戰權威、超越祖宗法度……最後沖決權利、功名、財富的羈絆,奔向自由,所謂「大長今之魂」,就是生命美麗的頌歌,它抒寫的是人性、人道和人的價值的永恆主題。
  
按說,中國自古就不乏追求人性解放、生命自由的經典作品,從《天仙配》、《梁祝》、《白蛇傳》……一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這一主題彙成了時代最強音。然而至為抱憾的是,中國始終沒有走出專制主義的歷史因循,「人」始終沒有得到解放。故此,浩如煙海的優秀作品都只具有淒婉而深刻的悲劇美。而難有正劇意義上的昇華。這不是中國文學的境界問題,而是時代的苦悶和歷史的枷鎖使然。人性也者,無分國界。中國人回蕩在藝術長廊的自由希冀,卻總是在羽化成仙後才能如願以償,一如八旬逐臣趙公之騎鶴西去,「他終於自由了。」
  
「大長今之魂」在前朝之韓國亦只能是縹緲的夢想,皇權政治、宮闈陰謀、錢權交易、人際爭鬥……《大長今》裏均巨細無遺,纖毫畢現,一個弱質女流如何能出於「醬缸」而不染,臻達靈魂的解放與超越?然而韓人把昔日假託的「大長今之魂」變成了今朝的現實。毋庸諱言,先時的韓國比中國更糟,原先已是藩屬,而宗主國所有的弊端它都有,而且更等而下之,兼之亡過國,二戰後南北分裂,戰爭陰雲始終未散。直至六十年代,韓國的經濟還不如新中國。及至七十年代,韓國的經濟開始起飛,政治也進入激蕩的蛻變期,政變、暗殺、審判、坐牢——韓國總統幾乎成了「不得善終」的代名詞。而韓國的民主運動卻不懼軍事管制令和「穩定壓倒一切」的官衙告示而勇往直前,學生流了血,工人接著衝上前,工人倒下了,還有農民……這是因為經濟停滯、民生困苦,溫飽權、「生存權」未遂嗎?非也。韓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正在高速發展期,而人民屢伏屢起,爭的是國民的尊嚴,專制獨裁的烙印是民族的最大恥辱。韓人前仆後繼,直到選出了一個曾被獨裁者判處死刑的民主志士當上總統,韓國才正式邁進了現代民主國家的門檻,今日之韓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人民享有的公民權利不遜於任何西方發達國家,哪怕是韓國人高昂的民族主義情緒,在民主法治政體下對他國又有何威脅?(儘管專制政體下的中國國民對韓國改稱漢城為「首爾」及申請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而頗為不悅)這才是他們的「盛世」,《大長今》所體現的韓國精神,是對傳統的革鼎和輝煌的再生。
  
反觀中國,這二十多年來經濟發展不俗,政治改革卻千里冰封。「國故」之香火不謂不鼎盛矣,從鼓吹重典竣法治國的《雍正王朝》,到疾呼「再活五百年」的《康熙帝國》,再到頌揚蓋世武功和帝王統治術的《漢武大帝》,這就是中國的「正劇」。若列舉那類「戲說」加「野史」的雜燴,就更不堪入目了。諸如贊許流氓吏治的《李衛當官》、欣賞奴才輔主的《康熙微服私訪》和《御前雙雄》、勾畫附驥文人、政客周旋于權力與危機之間的紀曉嵐與劉羅鍋……君不見,唯一可以稱道的一部正劇《走向共和》還被禁演了,為了「消毒」,據悉還要拍一部「打破憲政迷思」的歷史長劇,為「同光中興」立牌坊。原來中國人只配威權政治,憲政是萬萬行不通的。可憐堂堂華夏千百年來僅得一個不懼怕權力,不依附權力,不眷戀權力,致力推翻獨裁,建構共和的孫中山,而且還壯志難酬,卻落得個「流杖發配」(禁演)的下場。本朝統治者不願與民分權,而權力豪門的食客卻力證這是合理的,至少是可以容忍的,人的自由與權利必須屈從於「國家意志」——文化人的道德墮落和精神淪喪一至於此,夫複何言!

既然如是,試問東方專制主義的冷土又如何生長出《大長今》的故事?人性、人道、人權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陳寅恪語),在中國的冷土中的根系其實長存不死,卻總是結出苦澀的果實。這正是中國永遠盛產不朽的文學悲劇,而無光照千秋的歷史正劇之宿命根由。
  
如此推論,端午文化之產權不如割讓給韓國吧,因為目下的中國實在不配!
  
寫於2005年端午節

轉自『關天茶社』(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消費者票選最佳廣告模特 李英愛張東健第一
余杰:荊棘中的過客
李英愛廣州宣傳 驚人魅力引發記者追星狂
李英愛變鳳梨笑爆全場 大讚廣州男士很英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