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核武威脅全球安全 亞洲首當其衝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0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報導)北韓十月九日對外宣布,已於當日平壤時間上午十時三十分左右,成功試爆核子武器。北韓正式成為全球第九個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這次試爆,無異是對整個亞洲地區投下一個震撼彈,國際社會立刻強烈譴責這個「流氓國家」,但下一步是否採取實際行動制裁北韓,或者阻止北韓繼續試爆,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嚴肅關注。

北韓核武 亞洲首當其衝

今年七月中旬,北韓試射目標本來是在阿拉斯加或夏威夷的長程飛彈,不過以失敗告終,但其它試射的六枚短程飛彈都言擊中目標,這表示北韓若將核子彈頭裝在短程飛彈上,東京立即受到直接威脅。因此,建立自身的核武能力似乎是日本及南韓的唯一自保之道。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為了遏阻北韓發展核子武器,過去幾個月,美國與亞洲盟友已對北韓採取相當廣泛的金融制裁措施,包括關閉一家澳門銀行的帳戶,該銀行涉嫌為北韓金氏政權洗錢。

然而,現階段如果繼續採取足以扼殺北韓經濟的制裁措施,可能不是中共及南韓樂見的手段,中共擔心的是這個共產兄弟的垮臺對其自身政權受到的衝擊。但是,如果在此刻採取軍事措施摧毀北韓的核子設備,北韓的回應,有可能是越過邊界對南韓發動戰爭,這絕不是美國及南韓等亞洲盟友樂見的結果。

全球安全威脅 關注後續發展

如果北韓的長程飛彈技術加以改進,那麼美國將是下一個受到北韓核武直接威脅的目標。到時候,美國還有能力保護日本或南韓嗎?

因此,最糟糕的結果是,全球必須與擁有核武的北韓共處,面對可能被波及的安全威脅。在此情況下,接近首相安倍晉三的顧問群已呼籲日本重新思考無核政策,應建立日本自身的核武能力,因為飛彈防禦系統已不足以保衛日本免於核子攻擊。

不僅東北亞關注北韓核武的後續發展,全球第三大石油輸出國伊朗同樣密切關注全球對北韓試爆核子武器的態度。專家指出,如果各國無法凝聚共識,對無經濟利益的北韓採取致命性的經濟制裁措施,那麼未來如何能共同處理具有石油經濟利益的伊朗的核武問題?

然而,答案是昭然若揭,如前述分析,各國能採取的行動似乎不多,那麼十月九日的試爆有可能成為全球各國是否要繼續處理核子問題的分界點。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特約研究員和防止核武器擴散之副主任喬恩•沃爾夫斯塔爾(Jon Brook Wolfsthal)去年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即已提出警告,未來如果發生無法控制核武器擴散,而且核武器成為普及化的武器時,歷史會將我們對北韓的無能,記載為一個分界點。

在各國反對北韓試爆核武的此時此刻,全球也在密切關注著哪個國家會採取實際行動,或者走向沃爾夫斯塔爾所預測的未來。

中共的譴責有“保留”

作爲北韓德盟友,中共的態度最受國際關注。中國駐聯合國大使王光亞10月10日表示,朝鮮進行核試驗,將面對「适當的」懲罰。這是在國際譴責北韓聲浪後﹐中共方面首次表態有保留的支持懲罰行動。

BBC報導﹐王光亞認為必須有一些懲罰行動,但他又表示,這些行動也必須是「适當的」。

也有專家指出﹐中共是迫于國際上的壓力﹐在臺面上做出的表態,制裁並非中共本意。

日前,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任何聯合國的制裁行動「毫無疑問會對中朝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中共方面對于聯合國採取軍事行動仍舊持否定態度﹐當被問及如何看任何聯合國軍事行動的可能性時,中方發言人稱這中情況是「不可想象的」。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一峰指出﹐中共過去一直在暗中支持北韓發展核武﹐用北韓的核問題牽制美國,所以中共絕不願見到「共產小兄弟」北韓的垮臺﹐因而失去這張對付美國的牌。

政論家陳破空指出,北韓的核子和導彈技術,大多來自中國;中共每年都向北韓提供大量經濟援助,比如,提供北韓70%的燃料就包括發射導彈的燃料。
 
王一峰也表示﹐國際社會不能太天真﹐中共是否真的樂見朝鮮半島「無核」﹐從它的行動就可以看的出來。

九個核武國家現況

有關全球九個核武國家的現況,以及北韓發展核武的紀要,本報記者整理美聯社的報導內容如下:

北韓:相信具有足夠的裂解物質支應六枚核子武器,但有可能更多。

美國:五千枚以上的戰略性彈頭、一千枚以上的作戰用彈頭、約三千枚儲備戰略性彈頭。在1945年7月16日成為全球發射核子試爆的第一個國家。

俄羅斯:近五千枚戰略性彈頭,以及約三千五百枚作戰用彈頭。另儲備一萬一千枚以上的戰略性彈頭。在1949年第一次試爆。

法國:約三百五十枚戰略性彈頭,在1960年第一次試爆。

中共:二百五十枚戰略性彈頭以及一百五十枚作戰用彈頭,在1964年第一次試爆。

英國:約二百枚戰略性彈頭,在1952年第一次試爆。

印度:核子彈頭數在四十五枚至九十五枚之間,在1974年第一次試爆。

巴基斯坦:核子彈頭數在三十枚至五十枚之間,在1998年第一次試爆。

以色列:拒絕確認是核子武器國家,但一般推測擁有至少二百枚核子彈頭。首次試爆的時間不明。

資料來源:武器管制協會、核威脅倡議

北韓發展核子武器紀要

-1993年:北韓聲明將退出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隨後又暫停退出。

-1994年:北韓、美國在日內瓦簽署協議,北韓同意凍結及摧毀核子武器計畫,以交換美國協助建造二座核能電廠反應爐。

-1999年9月17日:美國柯林頓總統同意減緩自1953年韓戰後對北韓實施的經濟制裁。

-2000年7月:北韓威脅美國如果不補償遲緩建造二座核能電廠之損失,將重啟核子計畫。

-2001年6月:北韓警告美國如果不恢復兩國關係正常化,將重新思考飛彈測試暫停協議。

-2001年7月:美國國務院完成北韓發展長程飛彈報告。

-2001年12月:布什總統警告伊拉克及北韓,如果發展大規模破壞性武器,應自負其責。

-2002年1月29日:布什總統認定北韓、伊朗及伊拉克是「邪惡軸心」。

-2002年10月4日:北韓告訴到訪的美國代表團,其擁有第二個不為人知的核子武器計畫。

-2002年11月11日:美國及關鍵的亞洲盟友(日本及南韓)終止在1994年達成的供應北韓石油的協議。

-2003年1月10日:北韓表示其將退出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

-2003年4月16日:美國、中共及北韓等國官員宣布在北京舉行會談,期能終止核子武器僵局。

-2003年4月24日:北韓表示擁有核子武器,而且可能進行測試、出口或使用,端視美國的反應而定。

-2003年8日27日至29日:北韓參加在北京首次召開的核子六方會談,成員包括中共、日本、美國、俄羅斯及南韓。

-2004年2月25日至28日:第二次六方會談。

-2004年6月23日至26日:第三次六方會談。

-2004年9月:北韓拒絕參加第四次六方會談,指控美國具有“敵意”的策略。

-2005年2月10日:北韓宣布擁有核子武器。

-2005年7月26日:第四次六方會談召開,經過十三天冗長討論休會,未達成協議。

-2005年9月13日:恢復六方會談。

-2005年9月15日:美國將總部在澳門的某家銀行列入黑名單,因該家銀行遭指控參與北韓的非法行為,如洗錢及製造偽鈔,導致該銀行凍結北韓資產。

-2005年9月19日:北韓與美國達成協議,北韓同意解除核子計畫,條件是美國要提供能源支援,美國同意不侵犯及尊重北韓主權。

-2005年11月9日至11日:第五次六方會談。

-2006年1月3日:北韓表示不再回到六方會談,除非美國取消先前因北韓的非法行為而對北韓採取的金融限制措施。

-2006年3月7日:北韓、美國等國官員在紐約會面,會商美國採取的金融限制措施。

-2006年7月5日:北韓展開第七次飛彈試射進入日本海,包括一枚長程Taepodong-2飛彈,引起國際譴責,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譴責北韓的決議文。

-2006年9月26日:北韓拒絕進一步會談其核子計畫,指稱美國有意操控全世界。

-2006年10月3日:北韓表示將進行核子測試。

-2006年10月9日:北韓表示已完成第一次核子測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學者:北韓核武僵局具潛在危險 
南韓總統將持續推動提案 以打破北韓核僵局
安理會研擬因應北韓核試威脅草案
台灣呼籲北韓在核武問題上保持理性與自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