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人物》熱情李遠哲 卸任是奉獻新起點

標籤:

【大紀元10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郭怡君/特稿

剛卸任中研院長的李遠哲就讀高三時,媽媽常擔心他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李遠哲反問媽媽:「你覺得我是笨小孩嗎?」媽媽回答:「你很聰明而且很用功。」李遠哲就說:「如果我考不上大學,就表示台灣有很多人比你的小孩更聰明或更能幹,你應該為整個台灣高興才對。」

滿懷理想 工作拚老命

李遠哲就是這麼一個滿懷理想的熱血份子,在太太和中研院同仁眼中,他的作息根本是「拚老命」,從五十七歲半到七十歲的生命,幾乎每天都忙到半夜兩點才睡,午飯、晚飯常搭著會議及晤談,坐車和坐飛機的時段也拿來擬講稿。

除了靠定期運動維持體力,對故鄉的強烈使命感,更是李遠哲負荷「超人作息」的關鍵,他的賣命也確實讓中研院脫胎換骨,從過往被外界譏為養老院的象牙塔,蛻變成具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台灣最高學術殿堂。

雖然台灣整體研究環境不如歐美先進國家,教授薪資又遠遜於鄰近的韓國、新加坡與香港,但李遠哲十二年來仍為台灣挖回不少重量級的海外華裔人才。

「就因為台灣還不夠理想,才更需要你回來幫忙!」李遠哲這句話,打動不少出身台灣的海外人才,他自己放棄美國籍和優渥研究環境回台服務的實際行動,及「三顧茅廬」、儘量為對方設想的禮遇精神,便是最具說服力的說帖。

不計毀譽 責任身上攬

李遠哲遇到問題絕不袖手旁觀,總愛挽起袖子親自設法解決,各種團體找他幫忙,只要排得出一點空檔,他都不忍拒絕。影響層面越廣的問題,他越覺得有責任協助,從教育改革、災後重建、SARS防疫,乃至降低入侵紅火蟻肆虐,李都曾參與其中。

贊成者肯定其古道熱腸,反對者則斥為多管閒事,但無論外界評價如何,李遠哲都不改滿腔熱情。

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在社福團體的力邀下,李遠哲出馬擔任全國災後重建聯盟召集人,幾乎每週都利用公餘時間和參與災後重建的社團開會研商,必要時也深入災區了解實況,因此在南投認識幾位受災的獨居老人。當九二一逐漸被外界淡忘,李遠哲每到溪頭參加吳健雄科學營時,仍不忘順道去探視幾位老人家。

頂著諾貝爾化學獎的光環,學術的李遠哲是無庸置疑的,但返鄉這十二年間,政治的李遠哲同樣曾動見觀瞻。一九九四年,他接受李登輝總統延攬回國接掌中研院,從此同步與台灣政壇結下不解之緣。

在學而優則仕的社會傳統觀念下,李遠哲曾兩度被提上行政院長的名單上討論,一次是一九九六年李登輝競選成功之後,一次則是一九九七年上半年,李登輝親自把李遠哲請到官邸中遊說,但並未成功。

堅持不入政治廚房的李遠哲,並未因此減少他與政治的連結,最撼動政局的當屬2000年總統大選,他向李登輝遞出辭呈,出面籌組國政顧問團公開支持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創造出臨門一腳的翻盤效果,當年陳水扁在國民黨分裂下「意外」當選,完成一黨專政五十年後首度政黨輪替。

陳總統上台後,李遠哲的政治角色更為鮮明,他成為新政府的兩岸小組召集人,積極為如何「突破」兩岸現況獻策,兩岸事務涉及台灣內部最敏感的地帶,謀取最大公約數一向是艱鉅的工程,李遠哲的投入,不免讓他怨謗上身,遭受不少質疑與挑戰。

這段期間,李遠哲向陳總統轉來若干對岸訊息,而李遠哲幾次赴中國開會,圈內也時有耳語出現,由於未具民意監督機制,其行受到政界側目。

講信重義 但謹守分寸

類似的情況,早在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也曾傳出,當時的總統府證實接到李遠哲由美國打來的電話,表達他願意到中國為緩和對峙溝通,但為李登輝婉拒。

民進黨執政六年,李遠哲的心境幾度轉折,2004年阿扁競選連任前夕,受到陳由豪隔海爆料,選情高度緊繃,李遠哲出面召開記者會相挺,展現他的道義。

然而,此後兩年,扁政府深陷陳哲男事件、SOGO禮券風波、甚至國務機要費的糾纏,李遠哲心情盪到谷底,幾次與朋友深夜長談抒發情緒,不免也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錯誤判斷?

不過,李遠哲畢竟不失君子本色,在政局最動盪的時刻,他維持知識份子的高度,選擇不介入政治操作,更不超越司法進行價值判斷,保有了社會對他的敬重。

今天,李遠哲榮退中研院,為建立制度起了開端,相信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李遠哲的另一番奉獻與耕耘也才要起頭,絕不會是終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誰是台灣高華德? 國民黨團:林義雄站出來
李遠哲直指媒體說謊  不希望見到天下大亂
報派中間人 李遠哲:媒體都在說謊
公視明播李遠哲的紀錄片  追憶在美32年生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